同学你好,根据你说的情况,所得税明年再交。但是税务会认为你今年刘得交。
1.甲企业2019年9月与客户签订合同,向其销售一台设备,不含税价1000万元,增值税税率13%。同时甲企业承诺安装调试设备,安装费用不含税价100万元。合同约定,在安装调试验收后双方结算价款,开具专用发票。假定销售设备和安装服务是两项履约义务。 2.甲企业委托乙企业销售甲商品100件,协议价为800元/件,该商品实际成本520元件,增值税率13%。甲企业收到乙企业开来的代销清单时确认销售收入并开具增值税专用发票,发票上注明售价80 000元,增值税10400元。乙企业实际销售时开具的增值税专用发票上注明售价92 000元,增值税为 11960元。约定乙企业可以将没有代销出去的商品退回甲公司。 要求:编制甲企业和乙企业代销业务的会计分录。
甲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甲公司”)为增值税一般纳税人,适用的增值税税率为13%。甲公司经营实现多元化,除生产销售相关产品外,还专门承接建筑设计业务。假设销售价款均不含应向客户收取的增值税税额。2×18年9月10日,甲公司与W公司签订一项固定造价合同,为W公司承建一栋办公楼,合同总价款为2000万元,预计合同总成本为1500万元。假定该建造服务属于在某一时段内履行的履约义务,并根据累计发生的合同成本占合同预计总成本的比例确定履约进度。至2×18年年末已经发生合同成本600万元。2×19年初,因W公司欲更改设计,双方协商之后决定,在原办公楼基础上增加一部分设计作为企业员工食堂,因此W公司追加合同价款300万元,甲公司预计合同成本将增加140万元。计算甲公司2×18年年末的履约进度,以及应确认的合同收入和合同成本;判断2×19年初发生合同变更的业务处理原则,同时请说明应进行的会计处理。
乙公司为建筑工程企业,是增值税一般纳税人,适用的增值税税率为9%,增值税采用一般纳税人核算方式。于2×20年11月与甲公司签订一项甲公司职工食堂建设施工合同,负责承建甲公司职工食堂合同工期15个月,自2×20年12月1日开始履行合同履约义务。合同收入200万元,合同预计总成本160万元。2×20年,预收合同款30万元,2×21年收取合同进度款160万元,余款在建造…… 要求: 1.分别计算2×20年、2×21年和2×22年的合同履约进度,并按履约进度确认各年营业收入。 2.编制2×21年发生履约成本、确认营业收入、开具发票及收款、结转营业成本的会计分录。
我司为小规模纳税人,做信息化软件服务业务。 2022年11月我们开出发票40万,已申报缴纳增值税; 同月11月我们也收到了这笔款。 现在问题是,我们不想在2022年确认这笔收入,因为合同履约还没有完全完成,我们想在2023年再确认。所以11月开发票和收款的会计分录该怎么做呢?
公司年末收到一笔甲方付款1000万,并给甲方开具了增值税发票,因没有履约,所以会计记在合同负债了,缴纳了增值税。我想请问企业所得税是开票就交还是等下年履约确认收入了在交
火炬统计系统里是在企业所得税汇算清缴申报表更正前填完提交的,利润总额有变动,但是没有联系管理员把火炬统计系统提交的年报打回重填,这种情况报送的火炬系统里利润总额跟汇算清缴申报表利润总额不一致,会影响高新技术企业复审吗老师
老师,请问下,本期的未分配利润=上期的未分配利润+本期的净利润??
请问,取得免税自产自销发票,是可以按9个点抵扣进项是吧
内账,8备用金用超支了1000元,已经报完账了8月先记账了借管理费用1000,贷其他应收款—其他1000。9月份才补这超支的1000元,可以直接记借其他应收款—其他1000,贷银行存款1000元吗
老师,我想问一下,作废当月的普票咋操作 ,不是红冲,现在我想作废之前8.1号开的电子普票,不是红冲,是直接作废,顺便问一下,现在电子普票是不是不能直接作废,只能红冲,是不是不像以前那样纸质发票可以依据实际情况选 择红冲或者作废,现在电子发票是不是一律只能红冲,不能作废
没有发票,可以凭回单计入劳务费吗
老师,我们在车间里建了办公室,1、这个费用是否应该开建筑发票,2、费用共7万,他们的额度不够了,先只开5万,那数量里应该开多少
为什么代理记账公司招聘信息上都要写一定要有代理记账经验的呢?
老师您好,请问中级考试时,科学计算器里面怎么输入开根号的计算?
老师,本无付支无收,是什么意思
所以会计做法到税务可能过不去
现在报税网站提示有风险,到没说让交
我就是相知道我不交算漏税吗?其实我个人理解就是早交晚交的问题
我到底是交还是不交呢?
按发票开具办法来讲,开具发票就意味着取得的了收入,不得为无收入的业务开具发票
按税务的角度,咱们这是属于应该交税的。因为开了发票,增值税和企业所得税收入不一致,税务会让按大数交。 明年所得税大了,增值税小了,会让明年增值税按所得税的收入交
但是增值税我已经交过了呀
所以说先开发票的风险就在这
具体看你们当地税局,是不是再进一步深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