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好!按照会计准则,最好对原材料细分记录,如分尺寸记录磁铁,便于成本核算和管理。这样做账更规范,信息也更准确。
你好老师,我们是饲料行业,代理记账公司做账,做的很乱。全年应纳税额过高,调整了成本,然后去修改成本领料,可是库存领着领着有的在下个月就库存不够了。这个时候暂估原材料入库可以吗?
老师,你好!我请教一下就是我这里预付账款不多,所以我把他做应付账里,这样可以嘛?特别是我司的一些原材料供应商是不做月结只帮现金的,很多时候多付款的他不会退回给我司,这样我就直接做了应付账款。可以吗?例如:多付未退款 借:应付账款 贷:银行存款到了实际送货的时候:借:原材料: 贷银行存 贷应付账款可以这样做凭证吗?
老师,请问研发企业,目前申报高企,销售产品都是定制化的,必须按实际先从原材料按实际消耗数量进库存,这样结转吗?还是可以大概差不多直接结转,目前,公司外账是代账公司在做的
你好,老师,公司采购原材料时按进项发票入账的,有一部分原材料未付货款的是等付了款再开票的。就没有入账,所以我领用原材料时按主营业务收入,就是销项发票的不含税金额,领用可以么?做到后面的时候,应付账款超过了100万,销项票也开多了,我就只能暂估原材料了,我这样做对不对?
老师,代账公司是这样的,就是我们进来的票,你比如原材料A,原材料B,原材料C,发票上也是清清楚楚有规格型号那些都是不一样的,但是代账公司做账就全部归类为原材料了,结转也是根据估计结转的成本,我原本以为我们原材料还有很多没结转,结果一看他们做的账都给结转成本结转的差不多了,我一问,她说就是估计结转的,不然我们库存就会有很多很多没出库,请问她这种是什么意思呢?我没明白
老师 出售自己使用过的固定资产 不是3%减按2吗 为啥都用1啊
老师,请问税务系统财务报表只需要3个月出一次吗,做账是每个月都出是吗
老师,资产负债表的未分配利润等于利润表的哪个数据?
公益性公墓建设项目已经出审计报告,这个记什么会计科目?借:开发成本 贷:银行存款 完工后转开发产品?怎么算完工?正式的评估报告?还是……
建筑公司:我们是专业分包的公司 分包方干活给我们开发票 我们都是以代发工资形式结算 这样可以吗 不走公户 每个项目都是
快账软件只能网址登录吗?
请问有销售收入,但是还没有成本票回来,月末暂估成本的时候分录是怎样的
甲方(债务人)、乙方(原债权人)、丙方(债权受让人),我们是丙方分包了乙方的劳务,乙方给甲方开1000万工程款发票,甲方付乙方本应付1000万,但现在只有700万款跟价值300万房子,而我们分包了乙方的劳务,又将这价值300万的房子给我们了,我们三方需要签债权债务清偿协议,我们也开300万发票给了乙方,后边这300万不再走账了,这样对我们也就是丙方有税务风险吗?
1、老师:下面这道题,转让不动产为何是9%的税率,不是13%吗? 2、另外为何不减当时购进时成本和契税? 3、老师可以帮忙总结一下转让不动产以及建筑什么情况下13%、9%,什么情况下用5%税率和3%税率。 什么情况下建筑和房地产用差额?
括号1里的内容是啥意思
现在开始细分的话以前的账目是不是要全部更改?以前只有一个二级明细科目,我刚刚试着增加3级明细科目提示说以前的数据会全部转入到3级明细科目
生产公司做代加工收到的加工费是要记入其他业务收入吧?
是的,加工费应记入其他业务收入。至于历史数据调整,通常系统会提供平滑过渡选项,将旧数据按照新规则自动分配到新设置的明细科目下。具体操作步骤可能因软件不同而异,建议查看系统帮助文档或联系技术支持。
没问题,加工费确实计入其他业务收入。对于历史数据调整,软件多数能自动处理,按新设置分配至相应明细。若遇到具体操作难题,可查阅软件指南或咨询IT支持。
我可以之前的数据科目不动,我现在直接在原材料下增加二级科目带上尺寸吗?不设置磁铁下的三级科目 原材料—磁铁6.5*7.5
现在小公司基本上没什么库存
可以先在“原材料”下新增“磁铁-6.5*7.5”二级科目,后续根据需要再细化。对于小公司初期,简化账目也是可行的策略,关键是要保证基本的成本控制和财务透明度。
可以先在“原材料”下新增“磁铁-6.5*7.5”二级科目,后续根据业务增长再考虑是否细化。初期简化确实可行,重要的是确保账目能反映实际成本与运营情况。随着公司发展,再逐步完善账目结构。
老师您好!发出去加工物资对方开回来加工费发票要么核算?算到委托加工物资纪念币
发给外部加工物资后,对方开回的加工费发票应计入“制造费用”或“生产成本”,具体取决于加工过程是否属于直接成本。如果加工费直接与特定产品相关,可以计入该产品的“委托加工物资”成本中。不过,通常做法是先计入“制造费用”,之后再根据产品归属进行分配。确保符合会计准则和企业内部财务管理规定。
可以先记入制造费用,再转入生产成本是吗?
没错,先记入制造费用,然后根据产品归集情况转到相应的生产成本中。这样能更准确地反映生产过程中的成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