固定资产一次性扣除与后续折旧及递延所得税处理并非完全平行不受影响,它们之间存在一定的逻辑关系和相互影响,具体分析如下: 一次性扣除与折旧及递延所得税的关系 • 会计处理与税务处理的差异:企业会计上对固定资产按正常折旧方法计提折旧,考虑残值;税务上在2024年进行一次性扣除,未考虑残值,这就产生了税会差异。2024年一次性扣除时,会计上资产账面价值大于计税基础,形成可抵扣暂时性差异,需确认递延所得税资产,同时确认递延所得税费用。 • 后续年度的调整:后续年度会计上继续计提折旧,而税务上因已一次性扣除不再有折旧扣除,所以每年要做纳税调增。随着折旧的计提,资产的账面价值逐渐减少,计税基础仍为0,可抵扣暂时性差异逐年转回,递延所得税资产也逐年转回,表现为冲回递延所得税费用。 差异产生的原因 • 计算基数不同:纳税调增的金额是会计上计提的折旧额,考虑了残值;而冲回递延所得税费用是根据可抵扣暂时性差异的变化计算,可抵扣暂时性差异是固定资产账面价值与计税基础的差额,与会计折旧和税务一次性扣除的整体差异相关,不仅仅取决于折旧额,所以调增部分乘以税率通常不等于冲回的递延所得税费用。 例如,假设固定资产原值100万,无残值,会计折旧年限5年,每年折旧20万。税务上2024年一次性扣除100万。2024年末,资产账面价值80万,计税基础0,可抵扣暂时性差异80万,假设税率25%,确认递延所得税资产20万。2025年会计折旧20万,纳税调增20万,年末可抵扣暂时性差异60万,递延所得税资产余额应为15万,需冲回递延所得税资产5万,与纳税调增20万乘以税率25%得出的5万相等。但如果会计有残值10万,每年折旧18万,2025年纳税调增18万,乘以税率25%为4.5万,而冲回递延所得税资产仍为5万,就会出现差异。
固定资产如果一次性税前扣除所得税,那是不是说后面几年做的纳税申报表,都要增加纳税额,但是如果我每年给资产折旧,是不是纳税表中都是有减少那部分折旧额,直到我的折旧提完了,申报表就没有扣除折旧的记录了?我不明白为什么固定资产如果用一次性扣除所得额的方法,后面年度怎么会调增纳税额呢,本来就是要折旧算作成本给我降低税收嘛
老师您好,所得税那里说的一句话是所有的资产都会变成费用,老师这里会看两个方面,一个是提折旧,原值10,净残值0,使用5年,会计使用当期会计提折旧4,税法认得折旧2,调增2,然后看账面价值和计税基础,账面是6,计税是8,调减2,账面小于计税,形成可抵扣暂时性差异,递延所得税资产,对吗,老师,
老师好,例如我们公司今年购进了100万的资产,报税时一次性计提折旧,按正常折旧年限是5年,那是不是就产生税会差异,假如按正常折旧我们今年应该计提的所得税是 借:所得税费用200万,贷:应交税费-所得税200万,但是因为报税时一次性折旧,那分录是不是要调整成这样: 借:所得税费用 200万 贷:应交税费-所得税180万,贷:递延所得税负债 20万?这个分录有问题吗
老师,我有个问题,就是24年做了固定资产一次性扣除,计提了递延所得税费用,往后我每年都会冲回递延所得税费用,每年也会这部分资产折旧调增,这两个操作可以理解为平行不受各自影响吗?一次性扣除是没有算残值的,但我计提折旧是有残值的,调增的部分*税率好像不等于冲会的递延所得税费用。
老师,25年1月份支付公司25年1--12月份,场地租赁费14万 借:长期待摊 14万 贷:银行存款14万 借:管理费用-场地租赁费1.1666 贷:长期待摊:1.1666 这样对不对?
你好,老师,我公司收到税务局电话,是说做纳税评估,也不是专管员,说要看一下账,我们问了他们也没说要准备啥,就说到时候他们要什么我们在提供就行。像这种情况我们还是第一次遇到,一般税务局会看什么,我们需要准备什么。我们是一家销售商品的公司。
老师,对方帮我公司做劳务含货款,支付的草坪款,银行存款支付了10万,但是没有开发票给我,我要怎么做分录?
固定资产为0,车辆加油费可以计入交通费吗
老师,收到法人转进来的投资款,除了做这个分录: 借:银行存款 贷:实收资本 还需要做其他分录吗?比如印花税怎么体现呢?
老师,24年收到发票未支付,25年才支付 支付后,装订凭证,是否要在支付凭证后面,再附一次24年收到的发票?
有劳务资质的劳务分包公司接了一个包工包料的活,能干吗,合规吗?
增值税计算方法怎么看是属于简易计税方法?
做会计需要给公司制定财务规章制度吗?
去年漏做了一笔收入,在做汇算年报提交系统提示收入比对异常,核实后发现24年漏做了一笔收入,这种情况应该怎么处理?
老师,一次性扣除形成的是递延所得税资产?
是的,形成的是递延所得税资产
那个不是现在少交税,以后多交税,不是递延所得税负债吗?
是的,固定资产一次性扣除形成的是递延所得税资产。原因如下: • 税会差异分析:在会计处理上,固定资产按照一定的折旧方法在其使用寿命内分期计提折旧;而在税务处理上,根据相关政策规定,符合条件的固定资产可以选择在购置当年一次性在企业所得税税前扣除。这样就导致在固定资产购置后的前期,税务上扣除的金额大于会计上计提的折旧金额,使得资产的计税基础小于其账面价值。 • 递延所得税资产的确认:根据所得税会计准则,当资产的账面价值大于计税基础时,产生可抵扣暂时性差异。对于可抵扣暂时性差异,在未来期间预计有足够的应纳税所得额可以用来抵扣该差异时,企业应当确认递延所得税资产。这意味着在后续年度,会计上继续计提折旧而税务上不再有相应的扣除项目,需要进行纳税调增,从而减少未来期间的应纳税额,相当于企业获得了一项未来可抵扣税款的资产,即递延所得税资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