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上好呀,刚才走开了,感谢信任!
你好老师,我这边是零售批发行业,现在进的产品种类月饼礼盒是铁质的我这边产品编码都是塑料制品或者模具,我这个体质礼盒用开发票用模具还是用塑料制品?
老师,个税专项扣除操作手则有吗
老师,建房子,人工费和材料 借方:在建工程 贷方:应付职工薪酬 工程物资 对吗
老吊,汀单法和分批法核算成本是不是没啥区别,其实一回事
老师,求KC, “存货单价100元/件,存货占用资金的最低收益率为:10% ”, 我知道KC=100*10%=10 。 想问,上面这句话,如果把"存货占用资金的最低收益率"中的存货二字去掉,只说资金最低收益率为10%,请问这个时候有没有KC,还是KC=100*10%=10 吗?
老师,求:存货增加占用资金的应计利息,=新-旧=8*60*0.15-6*60*15% 答案是用“平均存货水平”算的,我用的存货变动成本60来算的,我不理解为啥要用平均算,题目没说用平均啊
我在A公司上班,A公司的上游B公司让我帮忙代账可以接吗?到时候会在同一台电脑上做账报税
老师,公司向个人租公寓,用于员工宿舍,是计入职工福利费,还是租赁费
收到融资设备款怎么入账
一般纳税人开普票可以抵扣吗?
老师晚上好,我想整理一下,会计政策变更、会计差错,日后事项调整的调整方法,可否分别举一下例子?我现在分不清追溯重述法、调整法,以及科目、为什么要调整变化年度或者发现年度的期初、上年数。
哦哦,好的好的,我去整理一下
您好,1.会计政策变更就是企业换了记账 规矩 ,像存货计价方法变了。处理时,能追溯的就用追溯调整法,资产负债表正常填数,利润表的损益科目要换成 利润分配 - 未分配利润 ,调表时改变化年度的年初数和利润表上年数,目的是让前后用新规矩算的数据能比。 2.会计差错更正这是改之前记账的错误,分重要和不重要的。重要差错得用追溯重述法,就当错误从没发生过,调利润表时得用 以前年度损益调整 过渡,不能直接动 利润分配 ,调表要改发现年度的年初数和利润表上年数;不重要的差错简单些,当成当期发生的错,直接改当期科目就行 。 3.政策变更调的是 变化年度 数据,为了新老规矩衔接,直接动利润分配;差错更正(重要的)得先通过 以前年度损益调整 认个错,再改 发现年度 以前的数,把错误掰正 ,这样就能分清两种调整咋操作、调哪些数啦。
重要差错得用追溯重述法,就当错误从没发生过,这句意思?那怎么追溯重述?
就是重新写一次正确的分录,以前年度损益调整?但是差额不用调整?还是直接改年初数?
1.会计政策变更(换 记账规矩 ) 常考例子:投资性房地产从 成本模式 改 公允价值模式 ;长期股权投资因持股比例变,从 权益法 改 成本法 (或反过来) 。 理解是以前用 A 方法记账,现在换 B 方法,得把以前按 A 记的数,用 B 方法重新算一遍,让前后数据 规矩统一 。调账时利润表科目转 利润分配 ,调表改 变化年度 的年初数 / 上年数 。 2.会计差错更正(改 记账错误 ) 常考例子:漏记重要收入、固定资产折旧算错(多提 / 少提)、无形资产摊销年限估错 。 理解是记错题了,重要错误得 假装没发生过 ,用 以前年度损益调整 过渡着改;小错误直接改当期账。调表改 发现年度 的年初数 / 上年数 ,把错的掰正 。 3.资产负债表日后事项调整(补 报表报出前的事 ) 常考例子:报表编好还没报,结果 未决诉讼判了 资产减值实锤了 发现以前的大差错 。 理解是报表快交了,突然发现 年底藏着的事儿 有结果了(比如诉讼判了、资产真减值了 ),得改 报告期(如 2023 年) 的报表数据,用 以前年度损益调整 过渡,不影响发现当年(如
您好,“就当错误从没发生过”,意思是要把错误对以前年度的影响彻底抹掉,让数据回到如果没犯错时的状态。比如漏提了折旧,就得补提回去,该减的利润、该少交的税,都要按正确的来算。 2.追溯重述的关键是:用 “以前年度损益调整” 过渡,先把错误涉及的收入、费用改对,再算税的影响,最后把差额转到留存收益(盈余公积和未分配利润)。同时,资产负债表要调发现年度的年初数,利润表要调上年数,相当于直接修正过去的报表数据。
1、会计政策变更,相当于投房成本模式转换为公允模式差额记留存收益,长投成本法追溯为权益法,补充调整分录。同时也要调整资产负债表年初数和利润的上年数对吗?也就是修正上一间的未分配利润了,相当于日常资产负债表和利润表匹配的时候,资产负债表未分配利润期初数+本年利润-利润分配借方-利润分配贷方(调整数)=资产负债表期末未分配利润的性质?
差错更正重大差错:重述法的意思就是,错的:没有计提折旧,对的:有计提折旧,那就追溯:借以前年度损益调整 贷累计折旧。小差错:直接在当期补上借费用贷折旧的分录,可以?
您好,是的,理解对的,会计政策变更(如投房成本转公允、长投成本法转权益法)需补记差异并将差额计入留存收益,同时调整资产负债表年初数和利润表上年数,实质是修正以前年度未分配利润;这种调整符合报表勾稽逻辑,即资产负债表未分配利润期末数 = 调整后期初数 %2B 本年净利润 ± 利润分配等,通过修正期初数确保报表前后衔接匹配。
咋我觉得重述法和追溯法性质差不多?也都是先把错的写出来,对的写出来,然后用以前年度损益调整去写分录…
您好, 可以 的,区分了重大差错和小差错的不同处理方式:重大差错需用追溯重述法,通过 以前年度损益调整 补记并调整以前年度报表数据;小差错直接在当期补记相关费用和折旧,不追溯调整以前数据,两种处理方式符合会计准则对不同重要程度差错的规范。
老师,那解释1又是什么意思?为什么要追溯到最早期的留存收益而不是发现年度的年初?
您好,解释 1 是说,会计政策变更累积影响数,是按新政策对以前各期追溯计算,列报前期最早期初留存收益 “应有金额” 和 “现有金额” 的差额。简单讲,就是新政策下以前最早期间该有的留存收益,和原来实际的留存收益比,差了多少,而且不算股利分配的影响,只看留存收益本身的数。 追溯最早期留存收益,是为了让会计政策从最早期间就 “统一口径”。要是只追溯发现年度年初,前面期间政策不统一,数据就没法比,也反映不出政策变更对企业历史数据的完整影响。比如公司成立 5 年才改政策,只调第 5 年期初,前 4 年的政策差异就还在,数据就 “乱” 了,追溯最早期才能让所有期间都用新政策,数据可比、影响算全。
那绿色标记的两题就有对比了,那什么时候是调整本期期初、什么时候调到最初?
您好,核心看是否涉及比较财务报表: 如果题目说 对比较财务报表可比期间以前的政策变更 (比如要对比 2022、2023 年数据,政策变更影响更早期间),就得调最早期间期初 。因为要让所有可比期间(比如 2022、2023)都用新政策,数据能比,所以从最早的那个期间(如 2022 年期初)开始改留存收益,把以前的数统一成新政策的结果。 2.如果只是单纯 会计政策变更用追溯调整法 ,默认调当期期初(比如 2023 年变更,调 2023 年期初留存收益)。但如果涉及比较报表(要展示多期数据),就得延伸到最早期间;不涉及比较报表时,只调当期期初衔接新旧政策。简单说:有 比较报表 需求,追最早;没特殊说明,调当期期初 。
好的,还想问,为何存货发出计价方法是属于政策变更?
这和固定资产折旧方法的改变很容易混淆啊
您好,存货发出计价方法(如先进先出法改加权平均法),是企业对存货成本核算 “原则、方法” 的变更,会影响成本、利润等计量规则,需追溯调整,所以算会计政策变更;而固定资产折旧方法(如直线法改双倍余额递减法),是基于资产使用情况、经济利益实现方式等 “估计判断” 的调整,只需未来适用,属于会计估计变更。区分关键看:变的是 “核算规则”(政策)还是 “金额估计”(估计)
老师你好,借方以前年度损益调整,影响年初留存收益,是增加还是减少?
您好,这是减少哦,因为以前年度最终是结转到未分配利润的,权益科目在借方,是减少
好的,明白
希望我的回复对您有帮助,谢谢您点击下方⭐️⭐️⭐️⭐⭐给予鼓励~,祝您接下来一切顺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