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上好呀,刚才走开了,感谢信任!
汇总纳税备案总机构参与年度汇算清缴标识选是还是否
老师,请问餐具入错为固定资产建账后,账务处理有什么方式把这笔固定资产处理掉,是内账
老师好,需要发快递,为了发快递买了些竹子放在箱子里当隔断,竹子记哪里(销售发快递,快递费我们自己承担)
老师你好,公司购买商铺交维修基金要怎样入账?
老师,月工资13000,个税怎么算
老师好:咨询下,现金流量表中,关联方之间的往来,一般都在哪个项目披露?举个列子,如果母子公司往来交易特别频繁,金额较大,这个在现金流量中怎么解读,会引起监管关注吗?
老师,增值税申报表销售额是按开票申报还是按账上的主营业务收入申报
老师好,建筑公司平时发工资不按时发,谁需要给谁预支点,工资正常计提,发工资该怎么处理呢?
制造业因没有系统,仓库目前也比较乱,制造成本和材料成本怎么核算
是我们付水电费,但是这个对公能大给房东?
老师晚上好,我想整理一下,会计政策变更、会计差错,日后事项调整的调整方法,可否分别举一下例子?我现在分不清追溯重述法、调整法,以及科目、为什么要调整变化年度或者发现年度的期初、上年数。
哦哦,好的好的,我去整理一下
您好,1.会计政策变更就是企业换了记账 规矩 ,像存货计价方法变了。处理时,能追溯的就用追溯调整法,资产负债表正常填数,利润表的损益科目要换成 利润分配 - 未分配利润 ,调表时改变化年度的年初数和利润表上年数,目的是让前后用新规矩算的数据能比。 2.会计差错更正这是改之前记账的错误,分重要和不重要的。重要差错得用追溯重述法,就当错误从没发生过,调利润表时得用 以前年度损益调整 过渡,不能直接动 利润分配 ,调表要改发现年度的年初数和利润表上年数;不重要的差错简单些,当成当期发生的错,直接改当期科目就行 。 3.政策变更调的是 变化年度 数据,为了新老规矩衔接,直接动利润分配;差错更正(重要的)得先通过 以前年度损益调整 认个错,再改 发现年度 以前的数,把错误掰正 ,这样就能分清两种调整咋操作、调哪些数啦。
重要差错得用追溯重述法,就当错误从没发生过,这句意思?那怎么追溯重述?
就是重新写一次正确的分录,以前年度损益调整?但是差额不用调整?还是直接改年初数?
1.会计政策变更(换 记账规矩 ) 常考例子:投资性房地产从 成本模式 改 公允价值模式 ;长期股权投资因持股比例变,从 权益法 改 成本法 (或反过来) 。 理解是以前用 A 方法记账,现在换 B 方法,得把以前按 A 记的数,用 B 方法重新算一遍,让前后数据 规矩统一 。调账时利润表科目转 利润分配 ,调表改 变化年度 的年初数 / 上年数 。 2.会计差错更正(改 记账错误 ) 常考例子:漏记重要收入、固定资产折旧算错(多提 / 少提)、无形资产摊销年限估错 。 理解是记错题了,重要错误得 假装没发生过 ,用 以前年度损益调整 过渡着改;小错误直接改当期账。调表改 发现年度 的年初数 / 上年数 ,把错的掰正 。 3.资产负债表日后事项调整(补 报表报出前的事 ) 常考例子:报表编好还没报,结果 未决诉讼判了 资产减值实锤了 发现以前的大差错 。 理解是报表快交了,突然发现 年底藏着的事儿 有结果了(比如诉讼判了、资产真减值了 ),得改 报告期(如 2023 年) 的报表数据,用 以前年度损益调整 过渡,不影响发现当年(如
您好,“就当错误从没发生过”,意思是要把错误对以前年度的影响彻底抹掉,让数据回到如果没犯错时的状态。比如漏提了折旧,就得补提回去,该减的利润、该少交的税,都要按正确的来算。 2.追溯重述的关键是:用 “以前年度损益调整” 过渡,先把错误涉及的收入、费用改对,再算税的影响,最后把差额转到留存收益(盈余公积和未分配利润)。同时,资产负债表要调发现年度的年初数,利润表要调上年数,相当于直接修正过去的报表数据。
1、会计政策变更,相当于投房成本模式转换为公允模式差额记留存收益,长投成本法追溯为权益法,补充调整分录。同时也要调整资产负债表年初数和利润的上年数对吗?也就是修正上一间的未分配利润了,相当于日常资产负债表和利润表匹配的时候,资产负债表未分配利润期初数+本年利润-利润分配借方-利润分配贷方(调整数)=资产负债表期末未分配利润的性质?
差错更正重大差错:重述法的意思就是,错的:没有计提折旧,对的:有计提折旧,那就追溯:借以前年度损益调整 贷累计折旧。小差错:直接在当期补上借费用贷折旧的分录,可以?
您好,是的,理解对的,会计政策变更(如投房成本转公允、长投成本法转权益法)需补记差异并将差额计入留存收益,同时调整资产负债表年初数和利润表上年数,实质是修正以前年度未分配利润;这种调整符合报表勾稽逻辑,即资产负债表未分配利润期末数 = 调整后期初数 %2B 本年净利润 ± 利润分配等,通过修正期初数确保报表前后衔接匹配。
咋我觉得重述法和追溯法性质差不多?也都是先把错的写出来,对的写出来,然后用以前年度损益调整去写分录…
您好, 可以 的,区分了重大差错和小差错的不同处理方式:重大差错需用追溯重述法,通过 以前年度损益调整 补记并调整以前年度报表数据;小差错直接在当期补记相关费用和折旧,不追溯调整以前数据,两种处理方式符合会计准则对不同重要程度差错的规范。
老师,那解释1又是什么意思?为什么要追溯到最早期的留存收益而不是发现年度的年初?
您好,解释 1 是说,会计政策变更累积影响数,是按新政策对以前各期追溯计算,列报前期最早期初留存收益 “应有金额” 和 “现有金额” 的差额。简单讲,就是新政策下以前最早期间该有的留存收益,和原来实际的留存收益比,差了多少,而且不算股利分配的影响,只看留存收益本身的数。 追溯最早期留存收益,是为了让会计政策从最早期间就 “统一口径”。要是只追溯发现年度年初,前面期间政策不统一,数据就没法比,也反映不出政策变更对企业历史数据的完整影响。比如公司成立 5 年才改政策,只调第 5 年期初,前 4 年的政策差异就还在,数据就 “乱” 了,追溯最早期才能让所有期间都用新政策,数据可比、影响算全。
那绿色标记的两题就有对比了,那什么时候是调整本期期初、什么时候调到最初?
您好,核心看是否涉及比较财务报表: 如果题目说 对比较财务报表可比期间以前的政策变更 (比如要对比 2022、2023 年数据,政策变更影响更早期间),就得调最早期间期初 。因为要让所有可比期间(比如 2022、2023)都用新政策,数据能比,所以从最早的那个期间(如 2022 年期初)开始改留存收益,把以前的数统一成新政策的结果。 2.如果只是单纯 会计政策变更用追溯调整法 ,默认调当期期初(比如 2023 年变更,调 2023 年期初留存收益)。但如果涉及比较报表(要展示多期数据),就得延伸到最早期间;不涉及比较报表时,只调当期期初衔接新旧政策。简单说:有 比较报表 需求,追最早;没特殊说明,调当期期初 。
好的,还想问,为何存货发出计价方法是属于政策变更?
这和固定资产折旧方法的改变很容易混淆啊
您好,存货发出计价方法(如先进先出法改加权平均法),是企业对存货成本核算 “原则、方法” 的变更,会影响成本、利润等计量规则,需追溯调整,所以算会计政策变更;而固定资产折旧方法(如直线法改双倍余额递减法),是基于资产使用情况、经济利益实现方式等 “估计判断” 的调整,只需未来适用,属于会计估计变更。区分关键看:变的是 “核算规则”(政策)还是 “金额估计”(估计)
老师你好,借方以前年度损益调整,影响年初留存收益,是增加还是减少?
您好,这是减少哦,因为以前年度最终是结转到未分配利润的,权益科目在借方,是减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