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学您好,很高兴为您解答,请稍等
请问老师:我们18年取得进项发票10万(当年已入账),今年查出这张票有问题,税务稽查局要求我们重新找对方开了一张普通发票。今天来电要求我们去国税退18年所得税1万元,我去国税,国税说需要重新填纸质的18年所得税年报表,请问我这个最后的应纳税额是1万呢,还是根据18年缴纳的所得税额算出差额来填报?具体怎么调整啊?谢谢老师!
老师您好,我们是小企业会计准则。2021年总共多记了23万的管理成本(借:管理费用 贷:其他应付款),现在需要把这部分金额转出,并补缴相应的企业所得税。问题1:我2022年还没有结账,用未来适用法,是不是可以直接在2022年12月份把这部分金额一次性转出?具体分录应该怎么录呢?问题2:录完分录之后,还需要去系统里更正2021年的企业所得税报表和财务报表吗?2021年亏损7万,如果调整完这23万,应该是盈利16万,那么就需要补缴4000元的企业所得税。可是如果直接在2021年企业所得税报表把管理成本减少23万的话,2022年的数据也会有影响,这不就等同于我多调整了一次吗?但是如果不调整2021年的报表,2022年亏损30万,就算去掉这23万的成本,2022年依然还是亏损,不需要缴纳企业所得税,那需要补缴的4000元怎么体现呢?谢谢!
老师您好,我们是小企业会计准则。2021年总共多记了23万的管理成本(借:管理费用 贷:其他应付款),现在需要把这部分金额转出,并补缴相应的企业所得税。我已经在税务系统里更正了2021年的所得税报表并补缴了所得税,接下来问题是:我2022年还没有结账,用未来适用法,是不是可以直接在2022年12月份把这部分金额一次性转出?具体分录应该怎么录呢?谢谢!
老师,我昨天突然接到税管员电话,把我们企业近6年来全面预警的风险形成了个报告,快50页。但是级别为低级。发给我,让我自己先看,2周内处理。我看了大部分区间的跟我无关,我才来了2年多,主要意思就是房产税缴纳为0,城镇土地使用税为0,近三年企业所得税为0,应纳税所得额为负数,核实纳税人情况之类的。我们不是地产企业,园区土地是租赁费,近几年企业利润一直为亏损所以么交过税,都是真实的,我应该咋处理,咋举证呢
那个是这样的,我们单位今年业务不好,开票额320万,代账会计让交企业所得税,又不说交多少,说低于2.5%会有风险提示,专管员会找我们。我们老板呢,又不想交钱,他的意思是没业务,他自己都没发工资了,这320万发票都是收过去项目的尾款,把费用做高点,不交企业所得税不就行了么。所以留咨询下如果申报的时候有风险提示会怎么样?就必须要交好几万的企业所得税吗
您好,先查收入是不是全算进来了,有没有挂账没确认的、视同销售没算的(比如自己货给员工没算收入)、收入是不是故意提前或延后记的;再查成本费用,成本是不是虚高的(比如材料人工多记)、有没有跟收入没关系的费用(比如老板个人消费算公司成本)、费用扣除有没有超限额(业务招待费最多扣当年收入5‰或实际发生额60%里小的那个,广告宣传费最多扣当年收入15%超了要明年再扣)、费用有没有没发票乱报销的;然后查资产,固定资产折旧方法和年限是不是按税法来(比如房子最少按20年折旧)、无形资产摊销是不是超10年,有没有多提或少提折旧摊销;接着查税收优惠,比如高新企业或小微企业优惠条件够不够(小微企业应纳税所得额不超过300万、从业人数不超300人、资产总额不超5000万)、有没有该备案没备案就享受优惠的;再看关联交易,卖东西给关联公司价格是不是故意定低转移利润;最后查以前年度亏损,之前亏的钱是不是超5年还拿来抵、会计和税法差异(比如资产减值准备税法不让扣)有没有调对,确保应纳税所得额290多万的计算没漏调或多调。
跟收入无关的发票,在系统里面就可以查看的哇,主要是指烟酒茶包包手表手机之类的哇,现在查2022年的,在2022年的时候我们买过热水器2200左右,这个不用计入固定资产哇
您好。系统里能查跟收入无关的发票(比如烟酒茶、包包手表手机这类明显和个人消费相关的),但像2022年买的2200元左右的热水器,不用计入固定资产——因为固定资产入账标准一般是单价超5000元(或单位价值虽低但使用年限超1年且符合固定资产定义),2200元的热水器通常直接计入“管理费用—福利费”或“管理费用—办公费”等当期费用,按实际用途做账(比如给员工用算福利费,办公区域用算办公费),不用单独作为固定资产核算。
我们是制造业,毛利率大概20%左右,在2022年的话毛利率大概在26%左右了,成本方面是不是没好大问题呢
您好。制造业正常毛利率约20%,2022年却达到26%,成本方面反而更需重点关注——毛利率异常升高可能是成本少计或收入多计导致,需核查:①成本结转是否完整(比如生产领料、人工、制造费用是否全部计入产品成本,有无少转成本人为拉高毛利);②是否存在将应计入成本的支出计入其他科目(比如把生产用材料计入在建工程、福利费等非成本科目);③对比同期原材料采购价格、生产效率等,确认成本率波动是否合理(比如采购价大跌或生产效率大幅提升需有客观依据);④检查有无虚增收入配合成本少计来调节毛利(比如关联方虚假销售)。毛利率突然升高到26%已明显偏离常态,成本很可能是风险点,需逐项核实成本归集和结转的准确性。
同期原材料价格偏低,或者在原材料价格偏低时,进行囤货。或者当时结转成本有点问题偏低,会不会产生税收方面的负担
您好。如果同期原材料价格确实偏低(有市场行情支撑)且你们因低价囤货导致当期结转的单位成本降低,毛利率自然会升高,这种情况属于正常商业行为,只要有真实的采购合同、入库单、付款记录等证明低价采购的真实性,且成本结转按先进先出/加权平均等方法合规执行,一般不会产生额外税收负担;但如果原材料价格偏低没有客观依据(比如同期同行都在涨你们独降),或者人为故意延迟高价材料领用/提前低价材料结转、少转成本来人为拉高毛利率,税务机关可能认定你们通过少计成本虚增利润,会要求补缴企业所得税(比如290万应纳税所得额对应约72.5万所得税:290×25%=72.5万),甚至加收滞纳金和罚款,所以需重点核查低价采购的真实性及成本结转的合规性。
感谢老师,每次都回答的很详细,很认真,谢谢
希望我的回复对您有帮助,谢谢您点击下方⭐️⭐️⭐️⭐⭐给予鼓励~,祝您接下来一切顺利!
还有就是费用的话和同期比相差不是太多,销售费用多了20万左右,原因是2022年的销量提高了,所以运输费也提高了,这种属于正常的哇
您好。如果销售费用增加的20万主要是运输费,且与2022年销量提高直接相关(比如有对应的运输合同、运费发票、发货量/运输量等数据能证明运费增长和销量增长匹配),这种属于正常经营支出——销量增加必然导致运输需求上升,相关费用合理增长通常不会被认定为风险;但需注意运费发票是否合规(比如是否为合规运输企业开具的增值税发票)、运费金额是否与实际运输量匹配(比如每吨运费是否和同期单价一致)、费用是否全部计入当期销售费用(无跨期调节),只要这些都能提供合理佐证,费用差异属于正常经营变化,一般不会额外产生税收负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