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张图片的表达是一样的哦,您再看下图一的第三。
存货跌价准备的账务处理:存货出售时结转存货跌价准备。为啥讲义和课件不同,两个有啥区别,正确是哪个呢?
某公司对外提供财务报告的时间为6月30日和12月31日,存货采用加权平均法计价,按单项存货计提跌价准备;存货跌价准备在结转成本时结转。假设该公司只有一种存货。2008年年初存货的账面成本为20万元,预计可变现净值为16万元;2008年上半年度因售出该项存货结转存货跌价准备2万元,2008年6月30日存货的账面成本为18万元,预计可变现净值为15万元;2008年下半年度因售出该存货又结转存货跌价准备2万元,2008年12月31日存货的账面成本为22万元,预计可变现净值为23万元,则2008年下半年度资产减值准备明细表中“存货跌价准备”年末余额和2008年下半年度资产减值损失中“计提存货跌价准备”的发生额分别为多少万元。老师,请问这里面的所有会计分录要怎么写?特别是,已经结转了一小部分,然后出售,该怎么理解?这个前一期的会影响到后期吗?然后期末预计可变现净值是22,成本是23呢?
或者说 “存货跌价准备贷方发生额-借方发生额=存货跌价准备发生额=资产减值损失” 我认为第一个公式是把两种算法混在一个公式里 请问老师,我是哪里理解错了呢? 请问为什么 “存货跌价准备期末余额-存货跌价准备期初余额-借方发生额+贷方发生额=资产减值损失” 不应该是(我是这样理解的) 一般, “存货跌价准备期末余额-存货跌价准备期初余额=存货跌价准备发生额=资产减值损失” 转回时, “存货跌价准备期末余额-存货跌价准备期初余额+借方发生额贷=存货跌价准备发生额=资产减值损失” 那么第一个公式为什么有“-借方发生额+贷方发生额”呢? 或者说 “存货跌价准备贷方发生额-借方发生额=存货跌价准备发生额=资产减值损失” 我认为第一个公式是把两种算法混在一个公式里 请问老师,我是哪里理解错了呢?麻烦老师检查哈
某公司对外提供财务报告的时间为6月30日和12月31日,存货采用加权平均法计价,按单项存货计提跌价准备;存货跌价准备在结转成本时结转。假设公司只有一种存货。2021年年初存货的账面成本为20万元,预计可变现净值为16万元;2021年上半年度因售出该项存货结转存货跌价准备2万元,2021年6月30日存货的账面成本为18万元,预计可变现净值为15万元;2021年下半年度因售出该存货又结转存货跌价准备2万元,2021年12月31日存货的账面成本为22万元,预计可变现净值为23万元,则2021年末“存货跌价准备”账户的余额和当期“计提存货跌价准备”金额是分别为多少
老师请教下!我们存货当期销售完了!我们要用合表把个表的存货跌价准备转到主营业务成本!然后呢!我们平时没有转完就不用处理存货跌价准备的借,主营业务成本;贷:资产处置损益! 主营业务成本和存货跌价,不应该是按照转了的比例对应转么
是少了一个步骤吗?简化了是吗
第二张图片,前面是分开的分录,最后一个是合并后的分录。
可是并没有计入库存商品呀
而且合并后借贷方向也不一样
存货跌价准备是转入主营业务成本的。前后两张图片是一样的哈。 给你举个例子,比如本期出售存货100万,这100万存货,前期有过20万的跌价准备。 这时候,分开做分录就是 借:主营业务成本 100 贷:库存商品 100 借:存货跌价准备 20 贷:主营业务成本 20 合并起来就是: 借:主营业务成本 80 (100-20) 存货跌价准备 20 贷:库存商品 100 无论是分开还是合并,存货跌价准备结转的时候都是在借方,库存商品都是在贷方。
第一张图没有体现库存商品
第一张图是因为只写了存货跌价部分的。另一个分录没写上。图片一的那一大段都是在说存货跌价准备这个是怎么处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