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学你好 先红冲未开票的收入 然后重新按开的发票来做
请问一下1月18日我们要销售一批货物时还没有开具发票,计算出来的税额是71608.14元,不含税金额是550831.86元,合计金额是622440元,等到2月20日开具发票合计也是622440元,但是税额是71608.11元,不含税金额是550831.86元,我们已经做分录,但是分录金额不一样了,请问怎么办呢?
老师,平问一下,我们是购买方,拿到专票已经认证抵扣了,后来发现有误,开具红字增值税专用发票信息表。不含税金额14220.18元,税额1279.82元,请问一下怎么写会计分录了?
是这样的,我们销货给客户1月份含税金额是243840元,发票已开,13%专票,4月份含税金额是48960元 合计是292800元,1月份付了含税金额10万,其余都没有付,因为实际操作中 都是按照10%税点算,所以这个折算不含税金额没有问题,后面的打折扣是不是不对!
某商场为增值税一般纳税人,2020年9月发生如下交易事项:1.销售货物并开具增值税专用发票的,发票注明金额和税额合计金额分别为100万元、13万元;开具普通发票的,价税合计为135.6万元;未开具发票销售货物,价税合计收取150万元,其中45万元是销售粮食、食用油的金额。2.8月赊销一批货物,8月25日发货;合同约定9月20日收款22.6万元(价税合计),当日实际收到15万元,余款至9月末尚未收到。3.9月采购货物取得专用发票注明金额和税额合计分别为150万元、18.3万元。其中一批月饼发给职工做福利,已知该批月饼采购时取得的专用发票注明金额、税额为1万元、0.13万元。4.有一批食品因管理不善霉烂变质,已知该批食品为3月前购进,适用税率13%,账面成本为2万元,已抵扣进项税额。5.将一批文具赠送给希望小学。该批文具账面成本为0.8万元,当月平均售价为1.1万元(不含税)。求该商场9月的销项税额、进项税额和应纳税额。
某商场为增值税一般纳税人,2020年9月发生如下交易事项:1.销售货物并开具增值税专用发票的,发票注明金额和税额合计金额分别为100万元、13万元;开具普通发票的,价税合计为135.6万元;未开具发票销售货物,价税合计收取150万元,其中45万元是销售粮食、食用油的金额。2.8月赊销一批货物,8月25日发货;合同约定9月20日收款22.6万元(价税合计),当日实际收到15万元,余款至9月末尚未收到。3.9月采购货物取得专用发票注明金额和税额合计分别为150万元、18.3万元。其中一批月饼发给职工做福利,已知该批月饼采购时取得的专用发票注明金额、税额为1万元、0.13万元。4.有一批食品因管理不善霉烂变质,已知该批食品为3月前购进,适用税率13%,账面成本为2万元,已抵扣进项税额。5.将一批文具赠送给希望小学。该批文具账面成本为0.8万元,当月平均售价为1.1万元(不含税)。求该商场9月的销项税额、进项税额和应纳税额。
老师,开了3个体户,每个都绑定电商店铺,a个体是工厂,BC个体是销售,BC个体都是销售a工厂货物,3个体户都是同一个法人,那那BC个体成本票可以跟a个体要吗?
试用期可以不交保险吗
深水油田的的优惠是多少
经营所得A表第一季已产生经营收入但第二季度没有收入也没有支出申报的时候经营收入是第一季度累计的不能更改这就意味着要缴税可第二季度都没有收入和支出怎么申报呢
老师好,我公司是一般纳税人,本月有一张销售二手车的发票,如图1,但是购进这辆车的时候也是二手车发票,如图2是,但是我公司本月发票查询不含税销售额是包含这张发票的金额为11705210.24,但是呢,这张发票不是通过我们电子税务局开出去的,然后申报增值税的时候提醒让申报销售二手车的增值税呢,增值税自动生成的报表就没包含这个销售二手车的10000。 一般纳税人公司转让自己使用过的车辆,若该车辆购进时已抵扣进项税额,按照13%的税率缴纳增值税;若购进时未抵扣进项税额,按照3%征收率减按2%征收增值税。小规模纳税人公司转让车辆,按照3%征收率减按2%征收增值税。不过,从事二手车经销的纳税人销售其收购的二手车,自2020年5月1日至2027年12月31日,减按0.5%征收增值税。然后我这种情况到底是根据那种情况去申报呢?
老师每个月交增值税还要看增值税的波动率吗?
老师,老是提示这个:你申报增值税减征、免税、即征即退、加计抵减的合计数20556.12大于"营业外收入"栏次金额0,请确认取得的上述政府补助收入是否正确核算并如实申报在本栏次。怎么回事?
老师您好!做代理记账报税,需要办一个什么营业执照?
老师你好,如果季度销售额未达到30的话,做账的时候营业外收入是按3%记账还是按1%记账。如果超过30万呢?
老师您好,水产养殖公司,小规模,能开房屋租赁发票吗
那么如果是跨年了能不能冲红呢
可以 小企业会计准则直接红冲 企业会计准则和企业会计制度用以前年度损益调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