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学你好! 过会把答案发给你
老师,我的问题是以前的会计建账时卡片的累计折旧和账面上实际的累计折旧差额199345.4,这个按他的账本数据走的话,卡片的已计提期间她入的有问题,我若按账本走,更改卡片已折旧期间倒算数据四舍五入后与账面差额70多的差额,若账面与卡片账相符的话,账面累计折旧就要手工冲红199345.4的差额,账面与卡片的累计折旧数据才能相等,若是更改卡片已折旧期间和账面累计折旧想付就要更改累计折旧期间,这样一来卡片累计折旧和账面累计折旧倒算的70多差额没法算,因为累计折旧期间不可能出现小数点
老师,我的问题是以前的会计建账时卡片的累计折旧和账面上实际的累计折旧差额199345.4,这个按他的账本数据走的话,卡片的已计提期间她入的有问题,我若按账本走,更改卡片已折旧期间倒算数据四舍五入后与账面差额70多的差额,若账面与卡片账相符的话,账面累计折旧就要手工冲红199345.4的差额,账面与卡片的累计折旧数据才能相等,若是更改卡片已折旧期间和账面累计折旧想付就要更改累计折旧期间,这样一来卡片累计折旧和账面累计折旧倒算的70多差额没法算,因为累计折旧期间不可能出现小数点,卡片的期初来自第一个图,账面的期初来自第二个期初,这个问题咋解决合适
就是,老师要求根据图片的数据计算,所以想问一下根据图片的题目,会计分录,就按先进先出法的情况写就行
@董孝彬老师 您好 截止到3.15的资产比截止到4.15的资产减少了120万 这个资产里面包含了银行账户剩余金额 那这120万里面包含提现出来花的钱还是所有提现出来的钱
老师,收到的负数进项发票在抵扣勾选的时候是没有的,那报税的时候是不是要单独做进项税额转出?
三月份没有记提甲的工资,然后五月份发了三月份的工资,这个怎么做分录
老师公司还在在建工程期间,但是供电设备就是变压器已经完工了已经投入使用了,是不是就应该转入固定资产了?账务处理是不是应该是这样直接借:固定资产贷:在建工程
好会借账号注销了,但是借的钱到账了怎么弄
请问老师,使用财务软件做账,是否都是会计来做?出纳是不碰财务软件的吗?
请问老师我这申报系统六税两费点不动恢的,怎么操选填是
我需要注册个小规模运输公司、开具1%运输费发票、但车子不能入公司、挂靠在山东公司、可以吗?
关于资产负债表重分类,在用友财务软件里,是选择重分类还是不重分类?
公司有多个项目a,b,c,d,e,f,项目间经常调拨模板,脚手架等旧材,时间久了,因为循环调拨,最后搞不清楚谁欠谁多少,只能以混合记账方式:如收到大于借出视同净收到综合物资,收到小于借出视同净借出综合物资,月末借出方分录,借其他应收款(公司其他项目)贷,原材料周转材料,收到材料方,借,原材料周转材料,贷其他应付款(公司其他项目),后续完工,调拨材料都不归还,问收到方和借出方如何确认成本
3日购入: 借:原材料-A 5300 贷:银行存款 5300 7日甲产品领用: 借:生产成本-甲产品 3030 (2500%2B50×10.6=3030) 贷:原材料-A 3030 10日购入: 借:原材料-A 6600 贷:银行存款 6600 15日已产品领用: 借:生产成本-已产品 7770 (450×10.6%2B250×12=7770) 贷:原材料-A 7770 16日购入: 借:原材料-A 9100 贷:银行存款 9100 19日甲产品领用: 借:生产成本-甲产品 (300×12%2B400×13=8800) 贷:原材料-A 8800
老师,就是我想问一下就是,分别用后进先出发,最后进价法,加权平均法以及移动加权平均法的结果,以及这4种方法的计算过程
我写的就是先进先出法的计算过程和分录,你之前问的就是要先进先出法的。这里面后进先出法是不允许使用的,最后进价法教材也没有介绍,这两种方法是不用掌握的
是这样吗,但是老师要求我们一定要写出来,所以老师,能写一下吗,拜托了
我可以写没问题,我要先知道先进先出法你掌握了吗,其实理解了计算很简单,先进先出法就是先购入的先领用,后进先出法就是后购入的先使用,这个可以理解吗
可以理解先进先出,后进先出也略懂,最后进价不懂,移动加权平均和加权平均的话,有两种产品,不知道怎么写,也不知道写的对不对,所以还恳请老师写一下这4种计算方式的过程,就可以了
后进先出法: 3日购入: 借:原材料-A 5300 贷:银行存款 5300 7日甲产品领用: 借:生产成本-甲产品 3180 (300×10.6) 贷:原材料-A 3180 10日购入: 借:原材料-A 6600 贷:银行存款 6600 15日已产品领用: 借:生产成本-已产品 8190 (150×10.6%2B550×12=8190) 贷:原材料-A 8190 16日购入: 借:原材料-A 9100 贷:银行存款 9100 19日甲产品领用: 借:生产成本-甲产品 (400×13=5200) 贷:原材料-A 5200
更正一下先进先出法中,最后19日领用400,我看成了700,正确应该是 19日甲产品领用: 借:生产成本-甲产品 (300×12%2B100×13=4900) 贷:原材料-A 4900
加权平均法公式: 存货的加权平均单位成本 =(月初结存货成本+本月购入存货成本)/(月初结存存货数量+本月购入存货数量) =(2500%2B5300%2B6600%2B9100)/(250%2B500%2B550%2B700) =11.75 每次领用的成本都用领用数量乘以11.75就可以了,分录跟之前一样
移动加权平均法就比较繁琐了,计算量较大,但是难度不大 3日购入后的加权平均成本=(2500%2B5300)/(250%2B500)=10.4 7日领用的成本=300×10.4=3120 10日购入后的加权平均成本=(2500%2B5300%2B6600-3120)/(250%2B500-300%2B550)=11.28 15日领用的成本=700×11.28=7896 16日购入后的加权平均成本=(2500%2B5300%2B6600%2B9100-3120-7896)/(250%2B500%2B550%2B700-300-700)=12.84 19日领用的成本=5136 分录跟前面都是一样的
谢谢老师,最后一个问题,最后一个,就是图片的第二小问,根据价格波动趋势的影响,推测不同计价方法对产品成本的影响
其实这个可以从上一题的计算中看出,题目中材料的价格是在不断上涨的,用后进先出法、月末一次加权平均法、移动加权平均法计算的成本偏高,采用先进先出法计算的成本偏低
可以了,谢谢老师
不客气,祝你学习进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