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期免抵退税不得免征和抵扣税额抵减额
计算公式:当期免抵退税不得免征和抵扣税额抵减额 = 免税购进原材料价格 ×(出口货物征税率 - 出口货物退税率) 。其中,进料加工免税进口料件的组成计税价格 = 货物到岸价格 %2B 海关实征关税 %2B 海关实征消费税 。如果是按计划分配率计算,需向主管国税机关申请开具《生产企业进料加工贸易免税证明》等确定相关数据。
原理:因为有免税购进原材料,为让其真正享受免税待遇,计算时需设置抵减额来调整不得免征和抵扣税额。
当期免抵退税不得免征和抵扣税额
计算公式:当期免抵退税不得免征和抵扣税额 = 出口货物离岸价 × 外汇人民币折合率 ×(出口货物征税率 - 出口货物退税率) - 当期免抵退税不得免征和抵扣税额抵减额 。
原理:征税率和退税率存在差异,这部分差额不能享受退税也不能用于抵扣内销销项税,要从进项税额中转出计入成本。
当期免抵退税额抵减额
计算公式:当期免抵退税额抵减额 = 免税购进原材料价格 × 出口货物退税率 。
原理:由于免税购进原材料对应的这部分本就不应征税,所以计算免抵退税额时要减去这部分对应的退税金额。
当期免抵退税额
计算公式:当期免抵退税额 = 出口货物离岸价 × 外汇人民币折合率 × 出口货物退税率 - 当期免抵退税额抵减额 。
原理:根据出口货物离岸价等计算理论上可退税的金额,减去免税购进原材料对应的抵减额,得到实际可退税限额 。
会计分录
计算当期免抵退税不得免征和抵扣税额抵减额
借:主营业务成本(红字)
贷:应交税费 —— 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转出)(红字)
计算当期免抵退税不得免征和抵扣税额
借:主营业务成本
贷:应交税费 —— 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转出)
计算当期应纳税额
当期应纳税额 = 当期内销货物的销项税额 -(当期进项税额 - 当期免抵退税不得免征和抵扣税额) - 上期留抵税额 。
若应纳税额为正数:
借:应交税费 —— 应交增值税(转出未交增值税)
贷:应交税费 —— 未交增值税
若应纳税额为负数(有期末留抵税额),继续以下步骤。
计算当期免抵退税额抵减额
无需单独编制分录,是计算过程中的数据。
计算当期免抵退税额
无需单独编制分录,是计算过程中的数据。
确定应退税额和免抵税额
若期末留抵税额≤当期免抵退税额:
当期应退税额 = 期末留抵税额 ;当期免抵税额 = 当期免抵退税额 - 期末留抵税额 。
借:应收出口退税款(应退税额)
应交税费 —— 应交增值税(出口抵减内销产品应纳税额)(免抵税额)
贷:应交税费 —— 应交增值税(出口退税)(免抵退税额)
若期末留抵税额>当期免抵退税额:
当期应退税额 = 当期免抵退税额 ;当期免抵税额 = 0 。
借:应收出口退税款(应退税额)
贷:应交税费 —— 应交增值税(出口退税)(免抵退税额)
2025-05-16
怎么还算营业外收入呢,是要扣除的,也是税款
你扣除的是增值税,这个加计扣除算一种税收补贴或者返利
加计抵减扣除余额方向是什么呢
加计抵减扣除余额方向是什么呢 借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