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学您好,很高兴为您解答问题,请稍等
请问下面两段话有什么区别,一会儿说计入资本公积,一会儿又计入商誉,搞不清: 1.非同控评估增值或者减值,产生的递延所得税计入资本公积 2.非同一控制下免税合并形成的商誉,由于商誉本身产生的应纳税暂时性差异(即商誉的账面价值大于计税基础)不确认递延所得税负债。因为如果要确认,必然增加商誉的账面价值,由此商誉的账面价值与计税基础又有差异,如此形成循环,所以准则规定这种情况不能确认递延所得税负债。 但是如果是在非同一控制下的免税合并中取得的各项资产、负债的账面价值与计税基础的差异应确认递延所得税资产或递延所得税负债,此时应该调整合并时确认的商誉的金额。
(1)在合并情况下,被购买方的可辨认资产和负债的计税基础维持原被购买方的账面价值,而账面价值应反映购买日的公允价值,由此 由此产生的暂时性差异应确认递延所得税资产或递延所得税负债、其对应科目为商誉。 (2)在并情况下,商誉的计税基础为0,账面价值和计税基础的差异不确认递延所得税负债 因企业合并成本固定、若确认递延所得税负 债,则减少考虑递延所得税后被购买方可辨 认净资产公允价值,增加商誉,由此进入不 断循环状态。 请问以上(1)和(2)都是属于非同一控制免税合并的递延所得税处理方法,为什么处理方法不一样?
对于商誉的递延问题,初始商誉确认时有差异不确认码?只明白研发支出的无形资产账面和计税的差额,不确认差额,好像没太理解商誉??老师能否说一下?
(1)按照会计准则规定在非同一控制下企业合并中确认了商誉并且按照所得税法规的规定商誉在初始确认时计税基础等于账面价值(如:吸收合并时应税合并,初始确认时不产生暂时性差异)的;(2)非同一控制下控股合并,在合并财务报表中不区分应税合并和免税合并,被购买方的可辨认资产和负债的计税基础维持原购买方的计税基础,而账面价值应反映购买日的公允价值,由此产生的暂时性差异应确认递延所得税资产或递延所得税负债,对应科目为商誉。 请问上述非同一控制下的吸收合并中商誉在初始确认时计税基础等于账面价值,不产生暂时性差异;而非同一控制下的控股合并中初始确认时计税基础等于原购买方的计税基础,账面价值反映购买日的公允价值,产生暂时性差异。请问两者区别在哪里?
选项A正确,企业内部产生的商誉,因其成本无法可靠计量,不满足资产确认条件,不应确认为一项资产。 选项B错误,商誉不具有可辨认性,不满足无形资产的定义,不属于无形资产。 选项C正确,同一控制下企业合并初始投资成本与支付的对价的账面价值的差额应计入资本公积,不应确认为商誉。 选项D正确,非同一控制下企业合并中购买方实际支付的对价小于取得被投资方于购买日可辨认净资产公允价值份额的差额,在合并报表中应计入当期损益(营业外收入)。 选项a企业内部产生的商誉不是已经在长期股权投资里面吗?他的金额不就等于购买方实际支付的对价大于取得被投资方购买日可辨认净资产公允价值。我忘了为什么说其成本不可计量?
现在村里统一补录以前的固定资产,应该怎么做分录,资产负债表表才能平。
老师请问一下,个税的问题,有一个员工在八月都离职了,在九月份申报的时候还有他的个税呢,都没有工资了
老师好,肉丝和排骨是免税的吗
广告公司,老板是设计师,工资怎么做分录,是管理费用还是主营营业成本
购买方开了100000块钱的票,已经两年认证抵扣了,现在需要退给我们两万,发票部分红冲,是由销售方开红冲还是购买方红冲?需要填表吗?原来是纸质版的发票。具体怎么操作?
老师,税务申报,更新过后,我做账增值税是按1%做的,税务系统减免按3%,现在我申报企业所得税,系统自动关联财务报表信息,导致减免的增值税和财务报表的不一致怎么弄,减免的增值税我转接到其他收益的,系统提示其他收益(增值税1%数值)和税务系统减免的增值税(3%)不一致 这种情况怎么办
老师,从日本购进技术服务,这个要交关税吗
什么是六税两费减半征收
今年6月底新成立的一般纳税人企业,一直0下业务,电子税务局显示为M级信用等级,请问属于中危企业吗?
小规模专票可以开专票多少钱
商誉也不确认的 如果商誉确认,会形成死循环
商誉由合并成本-被合并方净资产的份额来决定,意思确认了商誉,就增加了被合并方的净资产份额,又得重新来调商誉?
对的对的,就是这个意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