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有一个问题与此类似。 教材:企业将拥有的房屋等资产无偿提供给职工使用的,应当根据受益对象,将住房每期的公允价值计入当期损益或相关资产成本,同时确认应付职工薪酬。公允价值无法可靠取得的,可以按照成本计量。 上面是教材的原文,假如公允价值能够可靠取得,但是公允价值≠累计折旧,差额计入什么科目?
底稿中对母公司的长投做调整分录是不是下面这样的? 1. 对初始确认的长投进行调整: 借 长投 贷 投资收益(如果是权益法长投作为对价,公允和账面价值差额) 贷 营业外收入(如果“初始投资成本”小于“子公司可辨认净资产公允价值份额”) 2. 对长投后续计量的调整,之,分红 借 投资收益(子公司分红*持股比例) 贷 长投 3.对长投后续计量的调整,之,净利润等(假设都是利得) 借 长投 贷 投资收益(子公司按照公允价值调整后的净利润*持股比例) 贷 其他综合收益(子公司按照公允价值调整后的其综*持股比例) 贷 资本公积(子公司按照公允价值调整后的其他所有者权益变动*持股比例) 然后,把调整后的长投跟子公司所有者权益抵消: 借 实收资本 借 资本公积(公允价值调整后的) 借 其综(公允价值调整后的) 借 盈余公积 借 未分配利润(公允价值调整后的) 贷 长投(个别报表长投+进行前面那些分录调整后的) 借 商誉 (或者 贷 营业外收入) 贷 少数股东权益(差额) 老师,我上面的分析对吗?
下列关于非货币性资产交换的说法中正确的有( )。 D.以账面价值为基础计量的非货币性资产交换,同时换入多项资产的,应当按照换入各项资产(金融资产除外)的公允价值相对比例,对换入资产的总成本扣除金融资产公允价值后的净额进行分配,确定各项换人资产的成本E.以公允价值为基础计量的非货币性资产交换,如果有确凿证据表明换人资产的公允价值更加可靠的,应以换人资产公允价值加上应支付的相关税费作为换入资产的初始计量金额 答案 ABCE D错在账面的,要 以换入的账面入账?有商业实质就是按换出资产的公允,没有换出才找换入的公允,如果两个公允都没有,就债权和债务都是账面?这样理解 ?
@小胡涂老师 你好。 以外购商品发放给职工作为福利,应当按照该商品的公允价值和相关税费计入成本费用。教材举了一个例子,但是教材上的例子中公允价值等于账面价值,如果公允价值不等于账面价值,差额计入什么科目呢?
张老师 你好。 教材中取消或结算股份支付,是这样描述的: 在取消或结算时支付给职工的所有款项均应作为权益的回购处理,回购支付的金额高于该权益工具在回购日公允价值的部分,计入当期费用。 中华会计网有一道例题如图所示。 我有两个问题搞不清楚: ①明明例题中,是回购支付的金额高于该权益工具的账面价值,而非回购日权益工具的公允价值,况且支付的回购款竟然高于回归日的股价(权益工具的公允价值),企业的脑子难道坏了么,教材是不是写错了? ②如果回购的金额低于权益工具账面价值,是不是相当于只回购了部分权益工具,按照实际支付的金额冲减资本公积——其他资本公积?
18.【单选题】下列各项中,关于企业以自产产品作为福利发放给职工的会计处理表述不正确的是()。(2017年)A.按产品的账面价值确认主营业务成本B.按产品的公允价值确认主营业务收入C.按产品的账面价值加上增值税销项税额确认应付职工薪酬D.按产品的公允价值加上增值税销项税额确认应付职工薪酬19.【单选题】某企业将自产的300台空调作为福利发放给职工,每台成本为0.18万元,市场售价为0.2万元(不含增值税),该企业适用的增值税税率为13%,假定不考虑其他因素,该企业由此而贷记“应付职工薪酬”科目的发生额为()万元。A.67.8B.61.02C.54D.60
老师请问个体户每个季度开票在30万内,比如四个季度合计100万,那么这个100万需要在个税系统报经营所得税吗?
公司生产技术人员培训,资料费发票如何做账
累计折旧是资产类科目,为什么说它能影响损益,导致利润减少呢
这个就是从工资里扣,或者收到冲减往来,还是上个问题没说完。
收到的餐饮类专票,不能抵扣,应该怎么处理?税务系统上要做“不抵扣勾选”吗?勾不勾选有什么区别呢?
去年还有几十份普票没人报销的,可能以后也不会报了。会有什么风险吗?
老师请教一下糊涂了,4月份开具的发票日期都是4月份日期,但是实际是3月分的销售货物,对账也是3月份的。那我的做账会计日期是4月份吧,会计年度也是第4期吧。发票日期都是4月份呀。
老师你好,请问溢价购买债券,可是收到的利息是按面值算的,那为什么要溢价购买呢
北京医保3月没交,4月失业金那边帮交了,5月可以正常看病报销吗
农村合作社可以收购社员以外的农产品对外销售吗?
同学你好,一般来说外购商品的账面价值就是等于其公允价值的,因为你买入的时候是按照公允价值入账的,也就是你的账面价值。然后你发放给员工的时候也是按照账面价值(也就是书上说的公允价值)计入成本费用的,一般来说没有差额。
假如我买了一批华为手机,买的时候价值100万,发的时候价格涨到了120万元,这种情况是存在的,是有差额的,怎么处理呢? 理论上和实务上可能存在的情况,我觉得有必要搞清楚。
至于后面这个问题,企业将拥有的房屋等资产无偿提供给职工使用的,应当根据受益对象,将住房每期的公允价值计入当期损益或相关资产成本,同时确认可以按照成本计量。实际在工作中,我们都是按照成本去计量的,就是按照折旧的金额去计入成本费用的。我没碰到过用公允价值的。如果用公允价值,公允价值和折旧的金额不一致的话,那就会使得应付职工薪酬结转不干净,会有小尾巴,也就是你说的差额,这个差额一般来说是不会存在的,回到本质上来看,固定资产房屋在一个企业应该是按照历史成本计量的,没有公允价值这种计量属性。如果企业是房地产企业,能找到租出去的租金,这个租金如果和企业提供给员工的住房的折旧之间存在差异的话,差额可以当做公允价值变动损益。
我可不可以这样理解,教材说按照公允价值计量,说错了。
后面这个问题在我看来你可以认为教材讲错了。
前面那个问题,你也可以回归到本质内容上来看,假设你买这个东西不是用来发福利,而是正常的企业购入的存货,如果存货涨价了,你是不是也没有做过处理,因为准则就是规定按照历史成本计量,而不是公允价值计量。就算涨价了,我们还是要按照原来的入账成本发给职工,体现这部分的费用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