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有一个问题与此类似。 教材:企业将拥有的房屋等资产无偿提供给职工使用的,应当根据受益对象,将住房每期的公允价值计入当期损益或相关资产成本,同时确认应付职工薪酬。公允价值无法可靠取得的,可以按照成本计量。 上面是教材的原文,假如公允价值能够可靠取得,但是公允价值≠累计折旧,差额计入什么科目?

底稿中对母公司的长投做调整分录是不是下面这样的? 1. 对初始确认的长投进行调整: 借 长投 贷 投资收益(如果是权益法长投作为对价,公允和账面价值差额) 贷 营业外收入(如果“初始投资成本”小于“子公司可辨认净资产公允价值份额”) 2. 对长投后续计量的调整,之,分红 借 投资收益(子公司分红*持股比例) 贷 长投 3.对长投后续计量的调整,之,净利润等(假设都是利得) 借 长投 贷 投资收益(子公司按照公允价值调整后的净利润*持股比例) 贷 其他综合收益(子公司按照公允价值调整后的其综*持股比例) 贷 资本公积(子公司按照公允价值调整后的其他所有者权益变动*持股比例) 然后,把调整后的长投跟子公司所有者权益抵消: 借 实收资本 借 资本公积(公允价值调整后的) 借 其综(公允价值调整后的) 借 盈余公积 借 未分配利润(公允价值调整后的) 贷 长投(个别报表长投+进行前面那些分录调整后的) 借 商誉 (或者 贷 营业外收入) 贷 少数股东权益(差额) 老师,我上面的分析对吗?
下列关于非货币性资产交换的说法中正确的有( )。 D.以账面价值为基础计量的非货币性资产交换,同时换入多项资产的,应当按照换入各项资产(金融资产除外)的公允价值相对比例,对换入资产的总成本扣除金融资产公允价值后的净额进行分配,确定各项换人资产的成本E.以公允价值为基础计量的非货币性资产交换,如果有确凿证据表明换人资产的公允价值更加可靠的,应以换人资产公允价值加上应支付的相关税费作为换入资产的初始计量金额 答案 ABCE D错在账面的,要 以换入的账面入账?有商业实质就是按换出资产的公允,没有换出才找换入的公允,如果两个公允都没有,就债权和债务都是账面?这样理解 ?
@小胡涂老师 你好。 以外购商品发放给职工作为福利,应当按照该商品的公允价值和相关税费计入成本费用。教材举了一个例子,但是教材上的例子中公允价值等于账面价值,如果公允价值不等于账面价值,差额计入什么科目呢?
张老师 你好。 教材中取消或结算股份支付,是这样描述的: 在取消或结算时支付给职工的所有款项均应作为权益的回购处理,回购支付的金额高于该权益工具在回购日公允价值的部分,计入当期费用。 中华会计网有一道例题如图所示。 我有两个问题搞不清楚: ①明明例题中,是回购支付的金额高于该权益工具的账面价值,而非回购日权益工具的公允价值,况且支付的回购款竟然高于回归日的股价(权益工具的公允价值),企业的脑子难道坏了么,教材是不是写错了? ②如果回购的金额低于权益工具账面价值,是不是相当于只回购了部分权益工具,按照实际支付的金额冲减资本公积——其他资本公积?
18.【单选题】下列各项中,关于企业以自产产品作为福利发放给职工的会计处理表述不正确的是()。(2017年)A.按产品的账面价值确认主营业务成本B.按产品的公允价值确认主营业务收入C.按产品的账面价值加上增值税销项税额确认应付职工薪酬D.按产品的公允价值加上增值税销项税额确认应付职工薪酬19.【单选题】某企业将自产的300台空调作为福利发放给职工,每台成本为0.18万元,市场售价为0.2万元(不含增值税),该企业适用的增值税税率为13%,假定不考虑其他因素,该企业由此而贷记“应付职工薪酬”科目的发生额为()万元。A.67.8B.61.02C.54D.60
老师,电商公司erp里的运费和平台后台导出的运费一般都不正确,一般都用不了是吗?一般都只用erp或者平台后台导出的快递单号和快递公司给的账单里的快递单号核对是否一致,再检查一下运费是否按照约定结算规则算的就行了是吗?
为什么很多企业都是用标准成本法核算,用不了实际成本法,难道是涉及工艺太复杂,实际成本法,导致每个月数据偏差较大,有没有懂行的老师?
咨询服务费的发票,需要营业执照经营范围怎么写
今晚的审计直播课怎么回事?老师不对啊,一直在调试怎么回事?
老师 我们是生产企业退税 有留抵的话无免抵退税进行比较 熟低退谁对吗?那假如说没有留抵的话 有出口免底退税10万税额 还能退税吗
初级里面讲的脸易性金融资产怎么做账报税的时候没用到
老师 新开了一个公司,法人财务负责人都是一个人,为什么在个税APP没有这个企业名称,不能申报自然人扣缴端申报密码
老师,电商的包材怎么处理的?如果公司用的是聚水潭,比如购入后能入系统吗?如果能入系统,出库的时候是怎么出的?能对应店铺吗?
老师,我接手了10月份的账,我做完了怎么这个 10月份的√没有的呢?我结账过了
我们公司是四月份注册的,判定是不是小微企业的时间段是几月到几月老师
同学你好,一般来说外购商品的账面价值就是等于其公允价值的,因为你买入的时候是按照公允价值入账的,也就是你的账面价值。然后你发放给员工的时候也是按照账面价值(也就是书上说的公允价值)计入成本费用的,一般来说没有差额。
假如我买了一批华为手机,买的时候价值100万,发的时候价格涨到了120万元,这种情况是存在的,是有差额的,怎么处理呢? 理论上和实务上可能存在的情况,我觉得有必要搞清楚。
至于后面这个问题,企业将拥有的房屋等资产无偿提供给职工使用的,应当根据受益对象,将住房每期的公允价值计入当期损益或相关资产成本,同时确认可以按照成本计量。实际在工作中,我们都是按照成本去计量的,就是按照折旧的金额去计入成本费用的。我没碰到过用公允价值的。如果用公允价值,公允价值和折旧的金额不一致的话,那就会使得应付职工薪酬结转不干净,会有小尾巴,也就是你说的差额,这个差额一般来说是不会存在的,回到本质上来看,固定资产房屋在一个企业应该是按照历史成本计量的,没有公允价值这种计量属性。如果企业是房地产企业,能找到租出去的租金,这个租金如果和企业提供给员工的住房的折旧之间存在差异的话,差额可以当做公允价值变动损益。
我可不可以这样理解,教材说按照公允价值计量,说错了。
后面这个问题在我看来你可以认为教材讲错了。
前面那个问题,你也可以回归到本质内容上来看,假设你买这个东西不是用来发福利,而是正常的企业购入的存货,如果存货涨价了,你是不是也没有做过处理,因为准则就是规定按照历史成本计量,而不是公允价值计量。就算涨价了,我们还是要按照原来的入账成本发给职工,体现这部分的费用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