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学你好 对的 是这样的

借:主营业务成本 存货跌价准备 贷:库存商品 网课老师讲的是当库存商品卖出时库存商品减少记在贷方,东西被卖出去说明价值得到了体现所以借主营业务成本,然后这个存货是计提过存货跌价准备的,这个存货如果计提过存货跌价准备就应该写为: 借 资产减值损失 贷 存货跌价准备 ,到这里我是明白的。 但是后来老师又讲 “和这个存货相关的存货跌价准备,当这个存货被卖出去的时候也要跟着存货一起走,存货已经卖出去了跌价的风险也要一起卖给别人,难道我们把存货买了之后自己留着风险吗?”这段话是什么意思? ,
某公司对外提供财务报告的时间为6月30日和12月31日,存货采用加权平均法计价,按单项存货计提跌价准备;存货跌价准备在结转成本时结转。假设该公司只有一种存货。2008年年初存货的账面成本为20万元,预计可变现净值为16万元;2008年上半年度因售出该项存货结转存货跌价准备2万元,2008年6月30日存货的账面成本为18万元,预计可变现净值为15万元;2008年下半年度因售出该存货又结转存货跌价准备2万元,2008年12月31日存货的账面成本为22万元,预计可变现净值为23万元,则2008年下半年度资产减值准备明细表中“存货跌价准备”年末余额和2008年下半年度资产减值损失中“计提存货跌价准备”的发生额分别为多少万元。老师,请问这里面的所有会计分录要怎么写?特别是,已经结转了一小部分,然后出售,该怎么理解?这个前一期的会影响到后期吗?然后期末预计可变现净值是22,成本是23呢?
公司领导要计提存货的账面价值,是不是除了记分录外,存货明细表的账面价值也要同步减少金额,到时候如果领料出库的话也是按照计提减值后的金额出库,也就是到时候结转出库的领料成本会比没计提减值前的要少
自2021年起,长江公司试生产W产品,对生产W产品所需Q材料的成本采用先进先出法计价。Q材料2021年初账面余额为零,2021年1、2、3月份各购入Q材料100公斤、300公斤、200公斤,每公斤成本分别为800元、900元、850元。第二季度开始生产W产品共领用Q材料500公斤,发生人工及制造费用35万元。截止2021年末,长江公司生产的W产品有40%未能出售,公司于2021年底预计该剩余W产品市场销售价格为28万元(不含增值税),预计销售所发生的税费为2万元。要求:(1)计算2021年末库存W产品的账面成本、可变现净值,并判断是否需要计提减值准备(说明理由);如果计提,应计提多少?2021年末库存W产品的账面价值是多少?(金额单位以万元表示,下同)。(2)编制库存W产品计提减值准备的会计分录;(3)假设2022年长江公司销售了上述全部W产品,共收到货款30万元,增值税率13%,款项已存入银行,另用银行存款支付有关销售费用1万元,写出相关会计处理分录。
自2021年起,长江公司试生产W产品,对生产W产品所需Q材料的成本采用先进先出法计价。Q材料2021年初账面余额为零,2021年1、2、3月份各购入Q材料100公斤、300公斤、200公斤,每公斤成本分别为800元、900元、850元。第二季度开始生产W产品共领用Q材料500公斤,发生人工及制造费用35万元。截止2021年末,长江公司生产的W产品有40%未能出售,公司于2021年底预计该剩余W产品市场销售价格为28万元(不含增值税),预计销售所发生的税费为2万元。要求:(1)计算2021年末库存W产品的账面成本、可变现净值,并判断是否需要计提减值准备(说明理由);如果计提,应计提多少?2021年末库存W产品的账面价值是多少?(金额单位以万元表示,下同)。(2)编制库存W产品计提减值准备的会计分录;(3)假设2022年长江公司销售了上述全部W产品,共收到货款30万元,增值税率13%,款项已存入银行,另用银行存款支付有关销售费用1万元,写出相关会计处理分录。
以前给你一个老板干活,工钱他没给完我,能不能在个人所得税里申报他的公司
老师您好,收到银行贷款贴息,应该怎么做账务处理,用计算税金吗
财务专用章的定义,谁来制做,丢失怎么办?
老师你好 外账按流水收入做好分录后 做分录的时候,收入支出都是录的价税合计的金额,那现在进项销项发票后面应该怎么处理呢?
董老师还在吗?麻烦问一下问题
比方说1-3月对公刷银行卡收到5万,,,5月的时候开了2万刷卡的收入。若1-3月已经报了这笔5万收入,又开票了,问,怎么区别出来?
老师,增加社保后是要申报工资,但是申报工资的基数在参保后马上查询参保的信息后参加保基数为啥不出来呢
郭老师 您还在线吗?
老师财务软件自动生成的报表,利润表本年累计净利润和利润表季报净利润金额为啥不一样呢?
请问老师,炸鸡店属于销售服务还是货物?月销售额多少可以申请定期定额
可是我们存货是系统里导出来的,那存货明细数量不减少(没出库,只是计提减值),可是金额要减少,不知道怎么调整金额
同学你好 这个直接操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