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好,借在途物资101800 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13162 贷银行存款114962
一)目的:练习材料按计划成本计价的核算。(二)资料:某工厂为增值税一般纳税企业,材料按计划成本核算。该企业2005年7月初“原材料”账户余额为14、25日,向丙企业采购B材料已运达,实际验收入库3930千克,短缺70千克,其中:20千克属于定额内合理损耗,其余50千克原因待查。B材料计划单位成本为38元。5、28日,向丙企业采购B材料,买价100000元,增值税16000元,丙企业代垫运杂费1800元(其中,运费可抵扣增值税率100元)。货款共计117800元,已用银行汇票支付,材料尚未收到。6、28日,向乙企业采购A材料,发票等材料结算凭证尚未收到。材料已验收入库,计划成本为60000元。7、经查,向丙企业购入的短缺50千克B材料,属于运输部门失职造成的,由其赔偿。8、31日,根据发料凭证汇总表,本月领用材料的计划成本为538000元,其中,生产产品领用396000元,车间管理部门领用45000元,厂部管理部门领用67000元,销售部门领用30000元。(三)要求:1、根据以上经济业务,编制有关会计分录。2、计算7月份的材料成本差异率,并分摊差异。
一)目的:练习材料按计划成本计价的核算。(二)资料:某工厂为增值税一般纳税企业,材料按计划成本核算。该企业2005年7月初“原材料”账户余额为14、25日,向丙企业采购B材料已运达,实际验收入库3930千克,短缺70千克,其中:20千克属于定额内合理损耗,其余50千克原因待查。B材料计划单位成本为38元。5、28日,向丙企业采购B材料,买价100000元,增值税16000元,丙企业代垫运杂费1800元(其中,运费可抵扣增值税率100元)。货款共计117800元,已用银行汇票支付,材料尚未收到。6、28日,向乙企业采购A材料,发票等材料结算凭证尚未收到。材料已验收入库,计划成本为60000元。7、经查,向丙企业购入的短缺50千克B材料,属于运输部门失职造成的,由其赔偿。8、31日,根据发料凭证汇总表,本月领用材料的计划成本为538000元,其中,生产产品领用396000元,车间管理部门领用45000元,厂部管理部门领用67000元,销售部门领用30000元。(三)要求:1、根据以上经济业务,编制有关会计分录。2、计算7月份的材料成本差异率,并分摊差异。
4.25日,向丙企业购买的B材料已运到,实际验收入库3930千克,短缺70千克(其中:20千克属定额内合理损耗,其余50千克原因待查)。B材料单位计划成本为38元。5.28日,向丙企业购买B材料,买价100000元,增值税13000元,丙企业代垫运杂费1800元(不含增值税),运费增值税税率9%。取得相应的增值税专用发票。货款共计114962元,已用银行汇票存款支付,材料尚未收到。1.根据上述经济业务编制有关会计分录。
28日,向丙企业购买B材料,买价100000元,增值税13000元,丙企业代垫运杂费1800元(不含增值税),运费增值税税率9%。取得相应的增值税专用发票。货款共计114962元,已用银行汇票存款支付,材料尚未收到。经查明向丙企业购入的短缺的50千克B材料,属于运输部门的责任造成,由其赔偿。根据上述经济业务编制有关会计分录。
3.15日,向丙企业采购B材料4000千克,买价150000元,增值税19500元,丙企业已代垫运杂费2400元(不含增值税),运费增值税税率9%。取得相应的增值税专用发票。货款已用银行存款支付,材料尚未收到。 4.25日,向丙企业购买的B材料已运到,实际验收入库3930千克,短缺70千克(其中: 20千克属定额内合理损耗,其余50千克原因待查)。B材料单位计划成本为38元。
我公司上个月支付房费并收到对方开具的房屋租赁普通发票,当时 借:管理费用 贷:银行存款 但是这个月对方把这张发票冲红了,我怎么做分录呢?
中级职称考试会计分录金额后边带单位了,题目要求万元,我在金额后也加上万元了这样扣分吗?
公司对公支出需要填报销单吗?
老师,有个员工工资9月份是5800,10月份1000,那他九月份是不是得交个税了,前几个月没有他的工资。现在还没有报他的个税,我是今天给他用公户转了两笔工资,一笔是9月5800,一笔是10月1000。我可以那样操作吗,报个税的时候9月填1000,10月填5800,这样是不是就不交个税了
银行哪些支出需要填写报销单?
零基础考中级三门需要备考多少小时?
新版季度预缴所得税申报表,出口收入,出口自营收入,包括外贸出口货物和出口服务吗?还是只是填出口货物的
老师,有个员工工资9月份是5800,10月份1000,那他九月份是不是得交个税了
老师我这个季度没有收入,一直提示这个,有问题么
劳务合同不交印花税,意思是不是开出去的发票内容如果是劳务费,申报印花税的时候劳务费的这张就不要算进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