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好,学员 简单理解就是,合并后,新公司计税基础先纳税找平,未来可以按照账面作为资产计税基础,减少企业和税务机关未来的征收管理。
(1)按照会计准则规定在非同一控制下企业合并中确认了商誉并且按照所得税法规的规定商誉在初始确认时计税基础等于账面价值(如:吸收合并时应税合并,初始确认时不产生暂时性差异)的;(2)非同一控制下控股合并,在合并财务报表中不区分应税合并和免税合并,被购买方的可辨认资产和负债的计税基础维持原购买方的计税基础,而账面价值应反映购买日的公允价值,由此产生的暂时性差异应确认递延所得税资产或递延所得税负债,对应科目为商誉。 请问上述非同一控制下的吸收合并中商誉在初始确认时计税基础等于账面价值,不产生暂时性差异;而非同一控制下的控股合并中初始确认时计税基础等于原购买方的计税基础,账面价值反映购买日的公允价值,产生暂时性差异。请问两者区别在哪里?
以发行股份方式形成非同一控制下企业合并的,合并成本为付出对价的公允价值,且为企业合并支付的直接相关税费计入管理费用。 计入管理费用的分录怎么写?不是冲减资本公积——溢价吗?
企业合并取得日编制分录。若用固定资产为对价。同一控制下和非同一控制下拥有全部股权。非同一控制下,借长期股权投资,贷固定资产 资本公积。吗?固定资产的账面价值和公允价值的差额计录营业外支出还是资本公积。 如果支付对价是股本 借长期股权投资,贷股本 资本公积。 在企业合并这一章固定资产的差额就是营业外收入。 还有就是取得日时要调整被合并方的资产和负债转为公允价值而增加资本公积。但在企业合并这一章直接借资产贷负债的公允价值,没有将账面价值调整成公允价值的分录这是为什么呢?
非股权支付的吸收合并,合并方为什么要交被合并方公允价值大于计税基础那部分的税? 合并方不是已经按公允价值支付了吗?这部分公允价值直接计入成本,以公允价值做为计税基础,怎么会算是利得?还要交税呢?...收起
非股权支付的企业合并,合并方为什么要交公允价值大于计税基础那部分的税?被合并方已经交过那部分所得税了呀 合并方不是已经按公允价值支付了吗?这部分公允价值直接计入成本,以公允价值做为计税基础,怎么会算是利得?还要交税呢
老师麻烦问一下,单位不给员工申报个税,会有什么样的处罚,谢谢老师
出口货物,属于外贸免退税,,如果报关单上成交方式是cif,那么销售合同里面的金额是包括运费保险费的吗?还是合同可以不包括运费保险费,只是货物价格
老师,请问甲方欠乙方服务费 1000 万元,如果甲方按照 3年来还款的话,按照每日利率万分之五支付逾期利息?怎么计算每个月需要支付的利息啊?
这道题我认为选bc但标答给的是abc。A选项不是双方意思表示不一致吗
老师,请问甲方欠乙方服务费 1000 万元,如果甲方按照 3年来还款的话,按照每日利率万分之五支付逾期利息?怎么计算每个月需要支付的利息啊?
同样是水电费租金,制造业与商贸业的会计科目各是什么
这个方差的答案是怎样算的是0.0006???
老师,个体工商户需要申报季度个人所得税吗?
小规模纳税人,没有业务,只有城镇土地使用税和房产税,每季度20.63,这几个表该怎么申报啊,第一次申报,不知道怎么填。目前我只填了利润表的税金及附加20.63,那资产负债表应该怎么填写,更新数据会自动取数吗?资产负债表其他的我该怎么填啊?还有本期应申报的几个表都怎么申报啊
老师,这3个产品的销量比例,咋算的
被合并方相当于卖东西,账面价值与收到公允价值交所得税,合并方相当于买东西,按公允价值付款了,按公允价格做计税基础,为什么也要交税呢?
比如合并方100万,买80万的东西,按照20万差额交税,税务局允许你未来按照100万摊销计提折旧,可以抵税 假如不交税,只能按照80万折旧,
这20万的差额被合并方不是已经交所得税了么?这样不重复征税了么?
这个是被合并方的 交税是站在法人角度的,税务法不合并看的
税务局只看独立的法人情况
一般性税务处理简单的理解为正常交易的话,比如购入固定资产,买方实际出资100万买的,计税基础就是100万呀,后续按100提折旧抵税,还用考虑卖方成本多少,赚多少钱么?不管卖方赚多卖方交所得税呀
学员,你说的是正常的业务,是没问题的 上面哪个是针对股权收购的,学员 股权收购的话,100万买的是80万的资产,只有缴纳20万对应了税,税务局才允许后期按照100折旧摊销的
那20万被合并方与合并方都交所得税,是不是重复征税了?
因为税务局是只看甲乙, 单独看甲乙,各自都是交一次,不重复 如果是合并看确实
按这个例题看,合并方并不需要缴税,中级财管书上要交那个税总觉得不是这部分
不管从哪方面看,都不应该重复征税
非股权支付的企业合并, 这个是前提的 这个可以类比增值税,增值税流到哪个企业,哪个企业交税,合并看也是重复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