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境电商公司申请出口退税,首先需要在海关注册并获取出口退税资格。具体步骤包括:提交企业资质和相关出口货物信息,进行退税申报,并按规定提交相关单证如出口货物报关单、增值税专用发票等。 在中国,特殊区域如出口加工区、保税区等,货物进入这些区域可以视为出口,企业可以申请退税。这些区域内的货物在出口时享有政策优惠,包括退税等。
你好,老师。我司是服装加工厂,出口企业。现在结业清算了,9月份已经完全停工了,11月份的时候出口退税也申报完了,现在收到进项发票(电费发票,银行发票),电费发票是11月厂区用电的,我司已经在11月就搬出厂区了,11月厂区是其他公司用电,他们预付了电费给我司,但是变压器还是我司的名字,供电局开票给我司,我司做其他业务收入,请问这些发票我司是否可以认证抵扣退税税金?
我们公司外贸企业,要做出口退税的,11月份在国内采购一批货100万,税额13万,现在把这批货销售到国外,我们开了出口发票,出口销售收入为200万,请问一下老师这个出口的货物怎么在增值税申报表中填写数字呢?进项税13万要退税的,要在增值税申报表中填写???出口销售收入为200万又在哪里填写呢
老师您好,想请教关于出口退税的问题。 本公司具有进出口代理资质。有家国内生产企业委托我司外贸企业代理出口产品(室内装饰材料),此时本公司只是进行了一个代理的业务,实际上出口货物的所有权依然是生产企业的,所以相当于生产企业出口,用的是免抵退税的方法计算出口退税,对吧? 请问这种模式如果申请出口退税, 1.会涉及到有哪些账务处理和税务申报环节?每个环节所需提供的单据文件资料有哪些?麻烦列一列。 2. 整个申请退税的流程,外贸代理企业和生产企业,双方要配合做些什么?需准备什么单据资料? 3. 如何计算出口退税额? 4. 关于这种方式下的出口退税,相关税法条文规定链接或文号?麻烦也发一下
请问小规模纳税人出口货物一直都还没有收到款,要在外汇管理局做延期收款报告吗?如果已超过了90天没有做这个报告能怎么挽救?是否会影响结汇? 还有如果国内企业出口到香港,但是香港公司的股东或董事是国内公司的法人,这种的可以申请出口退税吗?如果香港公司的股东或董事不是国内公司的法人,但是国内的大陆人,可以申请出口退税吗?
老师,公司为一般纳税人,从事建筑服务,非房建企业,公司实际是跨区域经营业务,但是开具数电发票时,特殊业务勾选“跨地市标志”这里全部勾选否, 请问这种也可以吗?勾选否存在什么风险? 如果勾选是,就说明跨区域建筑服务,需要预缴增值税,是这样吗?还有其他不同之处吗? 这个勾选,除了异地预缴增值税,还有其他区别吗?不勾选是,会有什么风险?
将自产的混凝土用于厂房日常维修需要视同销售吗
公司客户有很多、知道了其中一家客户的 毛利、知道公司的总收入成本费用、但是不知道这家客户的应该分摊的费用、怎么分摊这家客户应该分摊多少费用,、才能算出公司从这家客户挣的纯利润
公司贷款,款项以货款形式打给供应商,供应商又退还给公司,这个怎么做账?
老师好,给客户买车票,请客户吃饭,这是不是加到一起记在业务招待费里还是应该分别进的?
老师想问下,想看着书就是关于财务人员提升自己做账能力,分析报表,调账能力。和保护财务人员,还有税收政策这些要看些什么书好。
老师,我在22年发现有一笔凭证的摘要填写有误,金额没有错,我在25年需要怎么调整
老师,如果我以自己名要开张发票给单位,要在哪儿开,发票项目名称:社会物流统计信息费
老师你好!车辆出售企业,有折旧的标准吗?
网约车的电子发票是计算抵扣还是勾选抵扣
老师请问一下,2024年公司对公账户有流水,但是一直没有财务做账,2025年开始请财务做账,不想补2024年的账,从2025年开始做账,银行流水余额对不上,这个怎么处理?
出口加工区、保税区我们国家一共有多少个呀?分别是在哪些地区?还是说每个城市都有呀? 还有跨境电商企业申请出口退税的时间是否有限制?是否一定要等到结汇后才能申请退税? 还有个疑问,就是提货单是由销售方开给采购方的是吗?销售方是评哪一联的提货单申请退税的?
中国的出口加工区和保税区主要集中在经济发展较为活跃的沿海城市及一些内陆重要城市,具体数量和位置会随政策调整而变化,不是每个城市都有。 跨境电商企业申请出口退税通常需要在货物出口后和结汇前进行,但具体时间限制可以根据当地海关的具体规定而有所不同。 提货单通常是由销售方(出口方)开具给采购方(进口方),用以证明货物所有权的转移。出口退税时,通常需要提供出口货物的报关单据等相关文件,提货单本身不直接用于退税申请。
中国的出口加工区和保税区主要集中在经济发展较为活跃的沿海城市及一些内陆重要城市,具体数量和位置会随政策调整而变化,不是每个城市都有。_这个有没有相关的文件可以看呢?
关于出口加工区和保税区的具体信息,你可以查阅中国海关总署发布的相关政策文件或者访问各地海关的官方网站,这些资源上会有最新的政策解读和区域划分信息。此外,地方政府的商务部门网站上也常常有关于地区特定政策的详细介绍。这些资料能帮助你获取最准确的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