朋友您好,感谢 您的信任
@董孝彬老师,别的老师别回答,那也没人知道真的是不是老板付的款呀,老板娘付的呢,都是他家的钱呀?
一般纳税人物业公司,预收取居民物业费,用合同负债可以吗
冰箱做固定资产,下面具体的分类是,是家具器具类比较合适,还是电子设备类比较合适?(董孝彬老师不要回答)
老师,公司要把费用分摊到每个商品计算毛利率,怎么计算呢
老师你好!实际合同加大合同合计为,最后为合同结算是为合同结算,最后是不是以合同结算为准?老师指导一下
老师,我买的课程里面有没有跨境货代公司的账务处理,尤其是税务方面的
考试时EPSA中A怎么打成下标A
自有厨房销售包子早点,销售收入这块我给出纳设计了销售报表,成本费用表,月底仓库盘点表,想请问老师,老板想每天看做了多少包子卖多少钱,我直接在销售表中体现每天从厨房领了包子和销售出去合并一个报表吗
收到福利类的专票,进项税额不能抵扣,账务处理怎么做呢
我们是外贸企业,请问报关单是一般贸易出去的,还可以改成代理不?谢谢!
麻烦老师看一下这题持有待售的,很疑惑的是,1、签协议的时候就要用账面价值和未来公允价值-处置费用去比较了?那入账是什么时候入账呢?2、为什么21年还要计算折旧呢?签协议的时候已经提示原值-折旧=215了呀,列为持有待售就不折旧了不是吗?
您好, 当公司和别人签好卖固定资产的合同,满足 “马上能卖、肯定能成交、一年内办完” 这些条件时,就得赶紧看看这资产现在值多少钱(账面价值),和 “卖价减去卖房时花的手续费” 比一比。要是账面价值更高,就得把多的部分当减值扣掉,同时把这资产放到 “持有待售资产” 里算,就像给它换个 “身份标签”,之后就按扣完减值的数记在账上。 在签合同、给资产换 “持有待售” 标签之前(像这题里 11 月 30 日前的 1 - 11 月),这资产还是正常用的固定资产,该咋提折旧还咋提(每月 5 万,11 个月就 55 万 )。可一旦贴上 “持有待售” 标签(11 月 30 日后),就不用再提折旧啦,所以全年就只算前面 11 个月的折旧,后面 12 月不管啦,就这么个规矩
但是签合同的时候,这里说的原值-折旧不就是已经扣减了到11月时的折旧了么
您好,对的呀,“原值 - 折旧 = 215 万” 里的折旧,本身就已经把截至 11 月 30 日的折旧都算进去啦(包含 2×21 年 1 - 11 月提的 55 万 ),相当于签合同这会儿,资产账面价值已经扣完前 11 个月折旧了。但会计得把事儿掰碎了说清楚,前 11 个月它是正常在用的固定资产,得按月提折旧凑出 55 万;11 月 30 日一转成持有待售,12 月就不用提了,所以专门算全年折旧时,就只算前 11 个月的,就是为了把 “啥时候算正常资产提折旧、啥时候转待售停折旧” ,明明白白在账上体现出来 ,简单说就是给折旧的 “不同阶段” 做个清晰打卡记录嘛
明白,太难了,二刷还是掌握得不牢固,边学边忘记
还有一轮冲刺嘛,不焦急,学得很好了
老师帮忙看一下我的分录,以出售作为目的的持有待售,我可以先计入长投,再做减值准备吗?然后后面约定价上升到2005,不应该做转回吗?
您好,初始确认时,专为转售且满足条件的股权投资,取得日直接划分为持有待售资产,不能先计长期股权投资,分录为借持有待售资产 1990、资产减值损失 10,贷银行存款 2000 ;后续计量中,本题因是取得日即划分为持有待售的资产,3 月 31 日即便公允价值净额上升,也不做减值转回分录,无需账务处理 。
但是如果是自用一段时间后,转持有待售,就可以计提减值准备。
您好,是的,自用资产转持有待售时,按账面价值与公允价值减出售费用后的净额孰低计量,账面价值高就计提减值准备,差额计入资产减值损失;后续净额增加,可在原计提减值范围内转回,转回后账面价值不超过假定不划分为持有待售时的账面价值,比如固定资产账面 70 万,公允减出售费用 63 万,计提 7 万减值,后续回升按规则转回 。
所以就是自用一段时间后出售、和持有就是为了出售,2步和1步的区别了
您好,是的,自用一段时间后出售是先按自用资产核算,转持有待售时再做转换和减值处理(两步);持有就是为了出售则取得时直接划分为持有待售资产并同步处理减值(一步),核心是是否有自用阶段导致的处理步骤差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