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交税金与递延所得税没有关系。
如果利润是30000元,我当时有应收帐款计提了坏帐准备,做了递延所得税费用-2000元,请问我计提季度所得税时是按利润30000元计提吗,我是小规模30000*0.05=1500元,交所得税是按多少交,和递延所得税这个-2000有联系吗
作业——A公司2007年度利润表中利润总额为2000万元,该公司所得税税率25%。递延所得税资产及递延所得税负债不存在期初余额。2007年发生的有关交易和事项中,会计处理和税收处理存在的差异有:①2007.1开始计提折旧的一项固定资产,成本为1500万元,使用年限10年,净残值为零,会计上按直线法计提折旧,税法上按双倍余额递减法计提折旧,其他条件相同。②国库券利息收入20万元。③当期取得作为交易性金融资产核算的股票投资成本为800万元,2007年12月31日的公允价值为500万元。④违反环保法规定应支付罚款200万元。⑤期末对持有的存货计提了30万元的存货跌价准备。要求:计算应纳税所得额、应交所得税、应纳税暂时性差异、可抵扣暂时性差异、递延所得税、所得税费用并编制相关会计分录。
星海公司2020年度利润表中利润总额为8250万元,该公司适用的所得税税率为25%。递延所得税资产及递延所得税负债不存在期初余额。2020年发生的有关交易和事项中,会计处理与税收处理存在的差异有:(1)本年会计计提的固定资产折旧费为840万元,按照税法规定允许税前扣除的金额为1080万元;(2)向关联企业提供现金捐赠750万元;(3)期末确认交易性金融资产公允价值变动收益450万元;(4)应付违反环保法规定罚款390万元;(5)期末对持有的存货计提了300万元的存货跌价准备。要求(以万元为单位):(1)计算应纳税所得额和当期应交所得税。(2)计算递延所得税负债发生额和递延所得税资产发生额。(3)计算当期所得税费用,并编制相关分录。
固定资产账面价值5 766 536元,按照税法规定其计税基础为6 200 000元,账面价值小于其计税基础433 464元(6200000-5766536),为可抵扣暂时性差异,应确认递延所得税资产为: 433 464×25%=108 366(元) 借:递延所得税资产 108 366 贷:所得税费用 108 366 关于固定资产的折旧,我的计税基础少了,税务的计税基础多,我只多少利润就多,应交的所得税就多。税务局折得多,利润就少,应交的所得税就少了,税务局收我的所得税收的少了,那应该是我欠税务局的呀,应该是递延所得税负债吧,为什么这里是递延所得税资产呢?
某公司2020年度利润总额2400万元,所得税税率25%,递延所得税资产及递延所得税负债不存在期初余额,与所得税相关的情况如下:1、2020年1月开始计提折旧的一项固定资产,成本1200万元,使用年限10年,净残值为0,会计处理按双倍余额递减法计提折旧,税收按直线法计提折旧,税法规定的使用年限和净残值与会计相同。2、向关联企业捐赠现金400万元。假定按税法规定,企业向关联方的捐赠不允许税前扣除。3、期末持有的交易性金融资产成本600万元,公允价值1200万元。4、违反环保规定应支付罚款200万元。5、期末,对持有的存货计提了60万元的存货跌价准备。计算2020年应交的所得税?2020年的递延所得税?所得税费用是多少?做出帐务处理?2022-10-83•接上例,2021年当期应交所得税924万元,其他资料见下表:•2021年的递延所得税?•所得税费用是多少?•做出帐务处理?
老师好,我们公司是做饮料批发的(是一般纳税人)。打给生产厂家5万元的货款生产厂家会发给4万元钱的货并开专票,并把1万元再打回我们的账户上,然后让我们给他开服务咨询的发票(1万元的),这样开服务发票是不是存在风险?!原来是老板娘自己开现在要我来开请问老师我该怎么办才好呢?
直接目标核心目标支持目标那个是哪一章内容?
老师,保险合同的当事人包括哪些?
老师麻烦帮忙解答一下这个题
个人出租住房。开普票,每月租金在10万一下,开1.5还是免税
老师您好!请问买十送一 金额那里公式怎么列 比方买那么多数量的东西 单价6.5元 用买十送一活动实际应付多少金额
这道题的答案是a吗?
老师,今天注会税法考了一道印花税之前是买卖合同,后面改为融资租赁合同,交税是只有交差额部分的印花税吗
不懂。为什么z的风险收益率是这个计算方法,书上没有找到这个公式
一般纳税人A(名下无机械),与甲方签订带人租赁、甲供柴油的租赁合同。 A给甲方开建筑服务*机械租赁9%专票,然后A向其他BCD等租工程机械,由于BCD 都是个人基本拿不到发票,这样A的成本发票就很少,向甲方开具销项发票数额比较大会不会涉嫌虚开,有真实业务
我是按利润30000元计提交税,这个递延所得税是做年度汇算清缴时再调 整,对吗老师
年度汇算清缴一般是按税前会计利润总额经过调整后缴纳的,就是你账上的利润总额调整成应纳税所得额,公式是应纳税所得额=税前会计利润%2B纳税调整增加额-纳税调整减少额,最后用调整后的应纳税所得额计算出应该缴纳的所得税,这个过程跟你的递延所得税和所得税费用等都没有关系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