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学你好 这个只能计入营业外支出了
2018年我公司开出一张35万普通发票给一个政府单位,该单位回款15万,其余款项20万始终未付。我公司应收账款一直挂了20万,现在财务要求我要不把35万发票要回来,要不把钱要回来,把账平了,但是现状是该政府单位不会给钱,且发票早就做账了,请问,这个发票的问题要怎样操作才能平账?
老师你好,我现在有一个问题想请教你,我们单位有一个工程,现在要给他付40%的工程款,他已经把发票开来了,就前两个月都已经开过来了,然后进项税我们也抵扣了,但是现在领导说要把他那个,我们之前预交了一万二的电费。要把那个一万二的电费给他扣回来就说这个账务处理的话,我应该怎么做?因为关系到这个税,这个税,我们已经抵扣完了,他那个发票拿过来。预交电费的时候是以我们单位的名称交的,我们每一个月也取回他那个进项发票,就是电费的进项发票拿回来也抵扣过了,所以说这一部分我不知道怎么处理。 以前的老会计给我说的是把那个一万二就说以现金的形式收回来,让他以个人的名义交回来,我们给他开一张收据,完了之后计入营业外收入,这样子做对不对啊?
亲想请教一下你:现在我们挂靠的项目有个挂靠人之前让我们公司代付了一笔保证金给到甲方30万(他并没有拿钱,是让公司出的钱,现在他在公司账上还有50万,公司扣除这个代付的30万后,还差他20万未结),现在他想甲方直接把这个钱以房子的形式抵给他(因为对方还欠他一些钱,加上我们这个30万,合计有200万吧)这样操作可形吗?我的意见是内账是可以理解,站在外站的角度的话,这个账平不了是吧,因为这个账是没有从直接从甲方退回到我们公司,我们的账平不了,所以这部分我们采取的方式是收取挂靠人的企业所得税30万*0.25=7.5万,(因为正常模式是甲方退回30万给到我们,他们再来找我们办手续是需要拿30万发票才能打款给他的)这样操作相当于我们损失了30万的成本发票,所以要收挂靠人的7.5万税,2.这个账外账还是平不了是吧?
老师您好,请问一下: 我公司2018年开出一张发票给对方单位,后来这个项目不通过取消了,对方2018年的时候就把发票联退回来了,但我司以前的财务没有做红冲处理,所以导致这笔账一直挂着,现在应该怎么处理呢?
#提问#老师,您好!两年前。我公司开给政府的发票20万,他们也付了20万给我们公司,发票他们已入账,现在审计单位审计政府账目时,发现其中有5万发票不合规,现在我们是要把原票拿回来吗?,还是红冲部分发票(只红冲5万),麻烦说一下正确的做法,谢谢!
某人转现金进公司账户,怎么入账
某公司2022年年末资产负债表如表货币资金2短期借款1应收账款8应付账款8存货14长期债券6固定资产15实收资本15无形资产留存收益101资产合计40权益合计402022年度该公司实现销售收入100万元,获得税后净利8万元,发放股利6万元。预计2023年销售收入增长到120万元,现有设备足以满足生产增长需要,销售净利率、股利发放率仍保持2022年水平。实训要求:用销售百分比法预测该公司2023年需要追加多少资金?实训指导:(1)将资产负债表中预计随销售变动而变动的项目分离出来。(2)确定需要增加的资金。(3)确定外界资金的需要量。
企业承担的社保部分,没有通过应付职工薪酬分录核算 缴纳企业社保部分 借:管理费用-社保 贷:银行存款
老师好!我们四人合伙注册了一个一搬纳税人小规模企业注册资金一百万,我是法人占股50%已实缴投资款二十万,昨天我私人卡转入公户十万失误未标注用途,这十万可转为投资款吗?如何操作合法合规?谢谢了!
残保金申报的工资总额和上年职工人数是按照哪里填的
A公司注册资本3000万减资到2000万,股东甲46%不变,股东乙24%转给B公司,股东丙20%不变,股东丁10%不变,请问做减资和股权变更要交哪些税
假设有A,B,C三方。A是购买方,B是销售方,但是B没有营业执照,需要让第三方C走账,即真实业务流是A和B,合同流是A和C,发票流是C→A,资金流是A→C。这种情况下A让C虚开发票,A算不算违法?ABC三家非关联。想问下,这种情况A的经办人是不是主要责任人之一。 是由同事找C开发票后,再把发票发给我,催我发起走账流程,并且我汇报给领导后,领导也要求让我正常走账(有微信文字确认)。这种情况我仍就是主要责任人吗?我该怎么保护自己?还是说趁早离职哪怕裸辞。
负债表,期末数,预收账款(584569.5元),应收账款(805891.4元),问2者重分类后,我应收预收金额是多少,就是我还有多少没开票的,多少未收到的。
老师如果企业注销固定资产还没有提完折旧,先做固定资产清理吗,用清理的钱去还负债
公司a转款给公司b,公司b收到借款后,被要求挂账个人c上,以后支付给个人c借款利息,公司b对个人c进行代扣利息个税后,利息支出能否所得税前扣除? 或者个人c去税局大厅代开利息支出发票,公司b收到发票,支付利息,其发票金额能否所得税前扣除? 利息支出扣除是否有限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