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员你好,因为这类的资产减值不能调整摊余成本,他的公允价值变动计入了其他综合收益,所以他的减值先冲抵其他综合收益,不然还得区分是公允价值变动和减值,其实是简化了处理,原来是有减值准备和其他综合收益的区分,但是很难界定减值和其他综合收益
老师您好,请教一下。股权类的其他权益工具投资,被投资企业破产了,投资企业进行核销,损失部分是否可以抵减企业所得税?按照其他权益工具投资的准则,在核销前是通过公允价值变动和其他综合收益来体现估值降低的,不是计提的资产减值准备。
老师你好,这道题他这个答案,其他综合收益债权投资准备,也不是其他综合收益呀,不应该是债权投资产生的减值准备吗?,减值准备不是用信用减值损失吗? 还有最后那个其他综合收益二级科目是公允价值变动吗?处置时,不是转到投资收益里吗?
@悠然老师1 你好。 其他综合收益为什么变成资产类的备抵科目了?教材是不是搞错了,我觉得写成其他债券投资减值准备或者其他权益工具投资减值准备更好啊。
老师你好,我想问一下其他债权投资和其他权益工具投资为什么这两个的预计信用减值损失分录是转入其他综合收益而不是其他债权投资减值准备这种科目呢?
老师,这个地方出现了预期信用损失,为什么不是借信用减值损失,贷其他其他债权投资减值准备。而是用了借其他综合收益,贷其他权益工具投资公允价值变动
老师你好,请问这个月的材料利用率,出现上月的清批,领用数是打的超定额,成品入库是上月的没请批的,这样怎么处理
物业公司5月份成立的,前会计说按季度缴税,是不是7月15号要交第二季度的税,是什么税呢,目前交物业费.电费,租赁,杂七杂八的收入都是开收据,是缴纳企业所得税吗,5月份和6月份都没有对外开过过票。 按照什么征收税阿,是缴纳企业所得税吗?如何计算税额阿。
三科精讲课都听完了 记不住不会做题怎么办 有没有什么方法……
有没有财管所有的公式ppt呢 可以发一份吗?
老师,内部研究开发形成的无形资产只产生暂时性差异,但不确认递延所得税费用,也不影响应交所得税。而研发支出中的费用化支出不产生暂时性差异,不缺人递延所得税费用,但是会影响到应交所得税。这样理解对么
老师,研究支出的费用化支出不产生暂时性差异,但会影响所得税费用么,那它确认递延所得税么
老师,如果一道题里面有无形资产和商誉,那他俩会带来的影响仅仅是暂时性差异么?如果此题让求所得税费用和递延所得税,他俩会影响到么
个体户享受两个附加税减免吗
老师,票据粘贴单上的凭证附件,在贴的时候,排序是怎样的,一下有好多张附件凭证的时候,有谁在上,谁在下的要求吗?贴上的时候?
老师,我4月到6月都没有做工资每个月也是0申报,我7月可以补发之前的工资吗?
这个弯拐得有点陡,现在还没想明白。
原来准则是分的,比如原来是100,公允价值变成80了按公允价值变动,如果变成30了那么就按减值,这样很难划分是公允还是减值
图片中是我举的一个例子,①是企业支付1000万购买的金融资产分类为其他债权投资,②是该资产减值100万,因为贷方的其他综合收益属于权益类科目,所以报表中并不能反应该减值的损失。③是企业发生实际损失,才冲减了其他债权投资。 我的问题是:②不能及时可靠反映资产减少,是不是有问题啊?
纠正一下:其他综合收益属于所有者权益类科目
悠然老师在哪个省从事财务工作啊?
在河南省,原来在广东省,严格来说,确实存在资产可能高的可能,但是实际发生时会做调整,也不算虚高,就比如说我们预计要赔别人钱计入预计负债,基本确定收回的金额单独确认为其他应收款,很多时候,这个准则是根据实际情况在调整。 比如我上大学的时候,母公司是权益法,现在是成本法,合报在调权益法,是根据实务和理论的结合
明白。谢谢。 此外关于权益法和摊余成本法我有一些思考,发给你看看,这样的理解是否有什么问题。
教材的原文:股票的合同现金流量源自收取被投资企业未来股利分配以及其清算时获得剩余收益的权利。由于股利及获得剩余收益的权利均不符合本章关于本金和利息的定义,因此股票不符合本金加利息的现金流量特征。 总结一下,业务模式是指收取现金流量的来源,来源有两个:收取合同现金流量和出售金融资产。现金流量特征是指反映金融资产经济特征的现金流量属性,直白地说就是:现金流量特征包含本金加利息的借贷模式,也包含收取股利的股权投资(本质上股权投资协议也是金融工具),只是股利不符合借贷安排特点,所以不叫摊余成本,但是如果是划分为长期股权投资,因为对被投资方的分红有重大影响,
所以可以认为长期股权投资是为了获取有风险的现金流量的,虽然不是基本借贷安排,但也是合同现金流量。但是,如果企业的股权投资不能对被投资方施加重大影响,就不能视为有能力获取现金流量,必须要分类为交易性金融资产或者被指定为其他权益工具投资。
总结一下。长期股权投资后续计量中的权益法就是摊余成本法吧?权益法和摊余成本法的基础都是实际成本,不同的地方是摊余成本法是本金+利息,权益法是投入成本+所有者权益,只是叫法不同。可以这样理解吗?
长期股权投资和金融工具准则中的金融资产是统一到业务模式上的,即:企业管理金融资产(该金融资产包括长期股权投资)现金流量的来源是收取合同现金流量还是出售金融资产,只要分类为长期股权投资的金融资产,都默认划分为以收取合同现金流量为目标的业务模式,要以实际成本进行后续计量,因为合同现金流量是自我产生的,而且可能还需要一些较复杂的计算,所以针对借贷投资和股权投资做了区分,借贷安排称为摊余成本法,长期股权投资称为权益法。其实长期股权投资中的成本法站在合并报表的角度也属于权益法。
是的,我个人觉得可以这么来理解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