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企业收到补偿研发费的财政专项资金时,需要根据具体情况进行会计分录的处理。以下是在总额法和净额法下的会计分录示例: 总额法: 1. 收到财政专项资金时: 借:银行存款 贷:递延收益 2. 资金使用时(假设用于研发人员费用): (1)如果是用于弥补之前已经实际发生且费用化或资本化的研发人工费用,在总额法下不需要冲减已经发生的费用或资产(无形资产)成本,只需要确认补贴金额并转入“其他收益”。 借:递延收益 贷:其他收益 (2)如果是用于取得补贴后的研发项目,在总额法下,无论是费用化支出还是资本化支出,也只是确认金额后结转入“其他收益”。 借:递延收益 贷:其他收益 说明:金额可能并不是一次性发生,有可能是多次发生,累计至相应金额。 3. 购进研发设备,政府补助指定用于设备购置: (1)购进(假设不含税金额为 120 万元) 借:固定资产 120 万元 应交税费 - 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15.6 万元(120×13%) 贷:银行存款等 135.6 万元 (2)折旧(假设折旧年限 5 年,每月折旧额 =120÷(5×12) = 2 万元) 借:研发支出 2 万元 贷:累计折旧 2 万元 (3)结转政府补助 借:递延收益 贷:其他收益 4. 其余部分政府补助(300 万元中未指定用途的部分),可视为政府奖励性质。 借:递延收益 贷:其他收益 净额法: 1. 收到财政专项资金时: 借:银行存款 贷:递延收益 2. 资金使用时(假设用于研发人员费用): (1)用于弥补已经发生的研发项目,且已经费用化的,如果已经跨年度,即使在净额法下也不需要追溯调整(冲减)以前年度的研发费用,直接转入“其他收益”,与总额法一致。如果弥补已经费用化的,但还没有跨年度的,就需要直接冲减研发支出。 借:递延收益 贷:研发支出 - 费用化支出 如果是弥补已经资本化的,应直接冲减资产的账面价值: 借:递延收益 贷:无形资产 / 研发支出 - 资本化支出 (2)购进研发设备(假设购进不含税金额为 120 万元): ①购进时 借:固定资产 120 万元 应交税费 - 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15.6 万元(120×13%) 贷:银行存款等 135.6 万元 同时,冲减固定资产账面价值: 借:递延收益 60 万元 贷:固定资产 60 万元 然后,固定资产折旧按照冲减后的余额计提折旧,且不再需要确认“其他收益”。 3. 其余部分与总额法一样,直接确认为“其他收益”,不再赘述。

老师好,我公司去年收到专款专用的政府补助,其中一部分用于研发人员劳务报酬,所以每个月发放工资的时候我都用补助做了冲减管理费用—研发费用的冲抵分录,但是这样下来全年的余额表里管理费用—研发费用的发生额就比实际少了我冲抵掉的部分,汇算清缴加计扣除的时候我应该按那个余额报呀
老师好,我公司去年收到专款专用的政府补助,其中一部分用于研发人员劳务报酬,所以每个月发放工资的时候我都用补助做了冲减管理费用—研发费用的冲抵分录,但是这样下来全年的余额表里管理费用—研发费用的发生额就比实际少了我冲抵掉的部分,汇算清缴加计扣除的时候我应该按那个余额报呀
老师,我三月收到去年8-12月的租金费发票,去年还没有结账,麻烦账务处理怎么弄,分录麻烦写一下
老师,公司手续费发票 收到的是专用发票 我都一笔一笔写分录了 然后我收到发票后 我在写 财务费用- 应交税费 增值税 贷 银行 这费用会重复 请问该怎么处理的好?
收到补偿研发费的财政专项资金分录怎么写?收到钱和冲费用麻烦都写一下
年终奖是和最后一个月工资合并计算缴纳个人所得税是吗?另一种就是单独计算除以12个月 是不是就这两种 不用把年终奖和全年工资合并计算是不是 举个例子
个税系统申报错人了,把离职的人一直申报个税,未离职的没报,1月份有年终奖600块个税,需要到税务局去更改吗?
老师,请问5年以内交满注册资本,请问有文件吗,这5年怎么界定
抖音销售98元银行账户到账95元、怎么做会计分录
股权变更的操作流程是怎样的?
电脑实操做凭证,需要登录快账正式版吗
增值税普票销项税参与计算吗取得的进项普票能抵扣开出去增值税普票销项税参与计算?
老师您好,自己家的门市房,现在想用这个房票注册公司做办公地址,我本人是公司法人,房票也是我的名字,房子不属于公司的资产,也不是认缴资产。怎么能把门市房和有限责任公司分清晰。
建筑业,总包直接跟劳务公司签合同,农民工工资由由总包发到工资专户,这由总包代发工资的部分,劳动公司已经申报了个税,劳务公司还需要开发票给总包吗?
怎么补缴实收资本印花税?去年实收资本印花税没有申报,现在怎么补缴
谢谢老师,你太牛了
不客气了,祝你顺利哦
你好!借银行存款,贷专项应付款 然后借专项应付款,贷研发支出,那这么摆账和通过递延收益和其他收益有什么不同?不太清楚
这两种账务处理方式存在以下一些不同: 通过“专项应付款”核算,通常是用于核算企业取得政府作为企业所有者投入的具有专项或特定用途的款项。 而通过“递延收益”和“其他收益”核算,更多地体现了对政府补助的一种逐步确认和分摊的过程。 从会计处理的角度来看: • 使用“专项应付款”时,一般在项目完成后,如有结余需上交或者转入资本公积。 • 采用“递延收益”,会随着资产的使用或费用的发生逐步结转至“其他收益”,更能体现补助与相关资产或费用的配比关系。 从财务报表的影响来看: • “专项应付款”更多地反映在负债项目中。 • “递延收益”在资产负债表中也作为负债列示,逐步结转的“其他收益”则体现在利润表中,影响当期损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