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好!对于你提到的二级减免税款和未交增值税的贷方余额问题,可以考虑与原代账公司联系获取详细的交易记录。确认这些余额是否确实属于你们公司的应交税费,如果确认是误录或旧账,可以通过做相应的会计分录来冲销这些余额。例如,如果确认这些税款已实际缴纳或不应由公司承担,可以通过借方录入相应的账户来冲减贷方余额。建议在会计师的指导下操作,确保账务处理的准确性。
老师你好,请教一下,就是代账公司做的账,我公司接回来后,他们不给账套,只给了个科目余额表。我把账也建完啦,7月,8月的账也做完了,(7月,8月是先报税,然后9月底再做的账)做账的时候月末我是把增值税的差额结转到,借: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转出未交增值税)13114.92。贷:应交税费-未交增值税13114.92。因为就是6月底有留底税额27948.26元,所以算下来7月有 留底税额14833.34的税额,我就没再做任何的分录。就财务软件结转到8月做账,同样的操作方法8月的增值税是3573.13,所以8月底计算下来还剩留底税额11260.21元。但是代账公司做的月末增值税的处理是,进项>销项时的处理是借:增值税留底税额,贷: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转出未交增值税),销项>进项时,她们是做的与进项>销项相反的分录处理,这样一来了,我的科目余额表中就会还显示未交增值税的贷方余额还剩余16688.05这样的数字,因为用的科目不一样,所以造成这样的数据出现,代账公司那样做合理吗?我做的账务处理没毛病吧?造成现在这样的未交增值税的贷方余额,我怎么进行调整啊,能详细说一下吗?并写一下具体的分录处理。
老师好,小企业会计准则,期中建账时非损益类有期初余额,本年累计借贷方。但给我的最近一期的科目余额表有期初余额借贷方,本期发生额借贷方,本年累计发生额借贷方,期末余额借贷方,几年的账了重新建账的录入问题。另外科目余额表中转出未交增值税有两个不同的金额,一个做二级一级做三级明细,我该怎么合并?最后应交税费这个一级科目的期末余额是否是应交税费二级三级科目期末余额的贷方减去其借方的金额?
老师:您好!我们公司属于分公司,是一般纳税人,用的是小企业会计准则。总公司查账的时候。要求应交税费科目余额要和应交税费-未交增值税余额一致。但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科目余额差异有17924.71。查询了以前年度申报表和核对了做账软件。增值税缴纳没有存在少交或多交,销项没有错误,但进项金蝶软件没有做账,发现前任会计2018年及2019年分别有多笔进项没有做到软件里,价税合计数直接做到了主营业务成本,所以销项大,进项少,出现了大的差异,老师想请教一下,怎么处理呢?
老师:您好!我们公司属于分公司,是一般纳税人,用的是小企业会计准则。总公司查账的时候。要求应交税费科目余额要和应交税费-未交增值税余额一致。但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科目余额差异有17924.71。查询了以前年度申报表和核对了做账软件。增值税缴纳没有存在少交或多交,销项没有错误,但进项金蝶软件没有做账,发现前任会计2018年及2019年分别有多笔进项没有做到软件里,价税合计数直接做到了主营业务成本,所以销项大,进项少,出现了大的差异,老师想请教一下,怎么处理呢?
老师好,我们小规模建筑公司,准备注销,但是二级减免税款有8000贷余额,未交增值税贷方有10000余额。导致资产表有应交税费。 我查了下,这个是我们4年前从代账公司借过来的余额,由于软件不同,看不到明细,怎么冲
分红有一部分走公账 直接算固定底薪还是底薪加提成好一点?
老师上午好!一个建筑分公司,存在一笔所得税24年的退税,由于某种原因,现在要注销如何办理(银行的账户已经注销)
请问老师,对方单位委托我们试制一种产品,签订了试制加工合同,那请问他我们给他开发票属于技术服务么?
企业所得税计算方法。资产负债表里边未分配利润超过一千万了。对所得税有影响吗
客户付了30%预付款,后来订单取消了,我公司不退款,客户要发票,这个发票怎么开呢
山东会计中级会计职称报名考试,在哪个网站报名?谢谢你了
老师,我们买的样品发给客户,不收客户钱,这样做哪个科目呢
亲 昨天30号下午收到一张进项发票 货给客户发走了还在路上 还没开销项 收到的这张进项发票这个月不做账 下个月再做账行不行?这个月的账昨天我已经做完了 不想改了[捂脸]
老师,运輸公司的购入远输车,制作固定资产卡片时,减值准备科目选什么呀,之前的会计没有做
老师你好,实收资本增加后,入帐了的,但是工商一直没变更,有影响吗,这个交税要交什么税呢
老师我刚看错了,减免税款余额在借方
好的,如果减免税款余额在借方,这表示你们公司有一笔预计可以减免的税款。首先需要确认这笔借方余额是否正确,即是否存在真实的减免税额。如果确认无误,这部分借方余额可以在未来纳税时用以抵扣相应的税款。如果发现这笔记录是错误的或不再适用,应进行相应的会计处理,比如通过相应的贷方账户冲销这笔借方余额。建议详细核对相关税务文件和与税务顾问沟通,确保处理方式正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