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好!免抵税额就是出口应退税额抵顶内销税额的部分

老师您好,就是这个第七笔业务,他在计算当期不就可抵扣的进项税额中,在计算分母中全部销售额的时候,为什么是1040 -40-200呢,就是里面为什么要加上一个-40直接-200不就可以了吗?为什么要把40的这个增值税给他剪掉呢
当期免抵税额是什么意思呢,为什么他还要交附加税?是当销售的意思吗 ?这个科目余额什么时候消帐,还是一直挂帐呢?还是说后面月份有增值税产生时可以抵掉增值税?
月份终了时,“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这一会计科目的贷方余额,反映的是企业计算出还没有入库的增值税。 月份终了时,“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这一会计科目的借方余额,反映的是企业还没有抵扣的增值税。 这里说的还没入库的增值税是什么意思,麻烦老师解释?
老师,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出口抵减内销产品应纳税额是什么意思?我们是生产出口企业,每次这个科目有余额时都要缴纳附加税?附加税不是应该是增值税附加税吗?我没有明白,麻烦老师讲解!
我们公司21年有出口番茄酱 当时申报了部分出口退税 由于当时没有留抵了 剩余还有3张报关单没有做出口退税 (一张20多万 另两张分别为10多万) 2023年我们公司没有出口货物,全部为内销番茄酱 税务局说我们原来没有申报出口退税的额度可以用来做内销的免抵退 想确认一下这个可以吗? 因为我们下个月要开票交10万的增值税了 如果可以做免抵,意思就是可以抵扣这部分要交增值税吗?这样我们就不用交增值税吗?这个免抵什么时候可以申报?我们要如何来申报这个免抵呢 ?申报表上如何填写?账上如何做账?
老师,一般纳税人每年汇算清缴的时候退税,退的是企业所得税吗
老师好,有一批商品过期了,应该计入管理费用还是营业外支出?
老师,员工基本工资5000元,个人社保300元,应发4700元,代扣社保10元,请问申报个税的时候申报5000元,是吧?
老师,这个销项和进项这里差额记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转出未交增值税,这里分录能给我写一下吗?我看看跟我想的是不是一样,进项要贷方冲,销项借方,那差额不是转出未交增值税不是应该要在贷方吗?后面转未交增值税时才借方冲平啊,为什么这里没有提现贷方时候的记录,就只写一次借方,我有点不太明白
老师,今天早上弄了一般纳税人的税务登记,现查了一下开票额度只有1万,签的合同33万,怎样调整额度?一般申请了多久批得下来啊
老师,我想请问下,第一个问题:我们一般纳税人,销项税额10万,进项税额是5万!!!那增值税是不是要交5万?!!! 第二个问题是,每年这个退税!退的是企业所得税还是增值税呀?
总分机构实际,总公司在季度预填企业所得税申报表时,要合并填写收入、成本、费用吗?
@董孝彬老师,别的老师别回答?
老师,公司长期借款金额很大,中途有归还几笔,在计算利息时需要先减去己归还剩余的欠款计算利息?还是按原借款金额计算利息,再用计算好的利息减去己还款后做为最终利息?
做过审计的老师,固定资产折旧的年限,只要高于最低年限就行吗?比如房租构筑物,我定的是50年,机械设备20年?
年末的时候写分录结平 借 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销项税额 借 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出口退税 借 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转出 贷 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 贷 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出口抵减内销产品应纳税额 贷 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减免税额等
免抵税额,是免抵退税额与应退税额的差额,是不能留抵下期的,也是不能退税的,是企业没有充分享受到的出口退税。免抵税额是出口退税部分抵了内销部分的增值税,是一个是应退、一个是应交,因此抵掉了,但是退税部分对应的城建税不予退还,那么内销部分的增值税应交的城建税就无法抵掉了,所以免抵部分税额需要缴纳城建税。 详细资料如下: 一、明确免抵税额定义 免抵税额就是出口应退税额抵顶内销税额的部分,这部分是不退税的。从另一个角度考虑,假如这部分退税,那么内销那部分就要交税。这样此部分不退,内销相应的部分也不交,就两相抵了。 由此可见,当期免抵税额是指当期免抵退税额减去当期应退税额之后的余额,其反映的是“免抵退税”企业当期从内销应纳增值税税额中抵减的那部分出口免抵退税额,不是企业期末留抵税额,更不是企业次月的期初留抵税额。 通俗地讲,是指企业的期末留抵税额小于应退税额所产生的余额,也就是说企业的留抵税额不够退。 二、计算公式:当期免抵税额=当期免抵退税额-当期应退税额 三、作用:当期免抵税额应作为计算城市维护建设税和教育费附加的基数 四、免抵税额需要交纳城建税和教育费附加的依据: 《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关于生产企业出口货物实行免抵退税办法后有关城市维护建设税教育费附加政策的通知》(财税[2005]25号)出台了,出口货物实行免抵退税的生产企业应重点关注该文件的最新规定,避免不必要的涉税风险。经国家税务局正式审核批准的当期免抵的增值税税额应纳入城市维护建设税和教育费附加的计征范围,分别按规定的税(费)率征收城市维护建设税和教育费附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