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现这种情况是正常的。 一、原因解释 在出口退税业务中,当企业申报并获得出口退税后,这笔退税款会先体现在增值税申报表的期末留抵税额中。这是因为出口退税的原理是将企业原本为出口货物或服务所负担的进项税额退还给企业,而期末留抵税额反映的是企业尚未抵扣完的进项税额。当出口退税审批通过并退税后,相当于增加了企业未抵扣完的进项税额部分,所以会在期末留抵税额上体现。 二、关于是否可以使用期末留抵税额 一般情况下,如果企业符合留抵税额退税政策的其他条件,是可以申请退还留抵税额的。或者企业可以在后续的增值税纳税申报期内,继续用留抵税额来抵扣未来产生的应纳税额。 例如,企业在后续有内销业务产生了增值税销项税额,就可以用这部分期末留抵税额去抵扣销项税额,以减少实际应缴纳的增值税额

老师您好,去年3月份的增值税申报有误,假设今年更正申报,3月份后每月的上期留底税额 与期末留底税额都会自动更正吗?还是说 上期留底税额 或是期末留底税额 会在今年这个月申报的时候累计到这期的?
老师,出口退税申报汇总表的17行,期末留抵税额这个数大于免抵退税额的话,那么应退税额就是取小的数,退税后,期末留抵税额还能申请退税或者可以留到下个月增值税报表抵扣吗?
老师,生产企业出口退税申报的时候,是不是一定要增值税期末有留抵税额且大于免抵退税额,才取小的数来退税是吗?那么退税后期末留抵税额的这个数还能留给下个月增值税那边抵扣吗?
老师好,请问一下,增值税是四月份报完三月所属期的增值税,报完增值税之后就申请了增值税留抵退税的退税,现在到五月份了,四月份申请的增值税留抵退税还没通过,说是出口退税要先0申报,那我现在出口退税0申报也只能报四月份的了吧?这样一来出口退税系统里面的期末留抵税额是填的四月所属期增值税期末留抵税额,跟四月份申请的增值税留抵退税会不会有什么差异,因为期末留抵税额这样有差异了,正常应该保持一致吧?
1、增量留抵税额,是指与2019年3月底相比新增加的期末留抵税额。 2、存量留抵退税以2019年3月31日期末为标准,当期期末留抵税额大于或等于2019年3月31日期末留抵税额的,存量留抵税额为2019年3月31日期末留抵税额;当期期末留抵税额小于2019年3月31日期末留抵税额的,存量留抵税额为当期期末留抵税额。即2019年3月31日与当期期末留抵税额孰低确定。请问老师,我记得原来只有退增量留底的。现在怎么出来存量留底。这个两个政策及延续的关系能否解读一下。谢谢
老师,一般纳税人公司采购了一批模板.木方,在工地用完后当废品卖了,应该怎么做会计分录?可以抵企业所得税吗?会不会有税务风险?
老师您好,年终奖可不可以现在就提前发
a公司股东(b+c) 预估a行收入1500万,现在b想以合作方的方式:我方人员提供账号运营(开具运营服务费发票)运营费475万(运营费占比31.6%),c与a行合作(提供主播支出:主播出境,开具:经纪代理*推广费或者佣金)775万,费用占比51.6%,这种合作方式是否税务合规,是否会引起税务异常 想问一下这种费用占比会不会风险太高,还有这种合作模式的风险是否高
电商行业开票 发票抬头可以直接写个人嘛
粮食收购点,开具发票,是百分之几的税率
金蝶轻应用2年的服务费可以先计入长期待摊费用再每个月结转管理费用-办公费吗?(管理费用办公费和管理费用-长期待摊费用哪个科目更好?)
老师您好,个税问题,现在老板的工作税前是一万,税率是3%.如果再发一个十万合并工资里就成了10%.如果这十万发成奖金呢,个税会不会少点税
老师,问下 1、税务发票系统里有未抵扣的增值税专用发票,影响今后企业注销么? 2、如果是系统里能查到的普票,没入账影响注销么?
老师,对方开了专票过来,我入账时是价税分离,并银行支付了,那我现金流量分析时,进项税额那部分,我是计入哪类呢?
跨区域涉税事项外管,已经交税款,接下来就跨区域涉税反馈,就可以了吧?
你好,老师,首先这次期末留底税额就是上个应退的税额,而且这个月也退下来了,我的意思是这个月在期末留底上面,如果这个月我有内销的话,下个月申报这个上面有期末留底税额不是可以又去抵扣销项税额了吗?这不就相当于退了一次又让我抵扣一次,不是重复用了吗
退回来了就不能再抵扣了
但是它怎么会这次在期末留底税额上面呢?不应该在免抵退应退税额上面吗
在出口退税业务中,企业的应退税额会先与期末留抵税额进行比较。如果期末留抵税额大于应退税额,那么就以应退税额进行退税;如果期末留抵税额小于应退税额,就以期末留抵税额进行退税,差额部分结转下期继续抵扣。 关于退下来的税额在期末留抵税额显示的原因 当上个月的出口退税在这个月退下来后,显示在期末留抵税额上,这是因为增值税申报表的计算和反映机制。这并不意味着可以直接再次进行抵扣,而是一种数据的体现方式。 是否存在重复退税和抵扣的问题 实际上并不存在重复退税和抵扣的情况。虽然退下来的税额在期末留抵税额上显示,但在后续的税务处理中有相应的规则和限制。 当这个月有内销业务时,如果下个月申报时有期末留抵税额,税务系统会综合考虑各种因素进行处理。一般来说,税务系统会区分已退税部分和未退税部分的留抵税额。对于已退税部分,不会再次进行抵扣,以避免重复退税和抵扣的问题。 例如,假设企业上个月期末留抵税额为 100 万元,应退税额为 80 万元,这个月退下来 80 万元显示在期末留抵税额中。如果这个月有内销产生销项税额,在计算下个月可抵扣的税额时,税务系统会准确识别出这 80 万元是已退税部分,通常不会再次纳入抵扣范围,只会对剩余的留抵税额(如果有)进行抵扣计算。